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251节

  然而待他看清楚书名,顿时变了脸。

  8月14日送来的几本厚重的大部头,名字分别叫做《俄语入门》《走遍俄罗斯》和《黑大俄语》,其中《俄语入门》又分成三册,《走遍俄罗斯》则分为四册。

  而7月15日送来的书,却是几本非常专业的全英文医学期刊,里面充斥着大量让人头疼的医学术语还有各类图示。

  这种书,别说放在孤岛上,就是在最热爱学习的大学期间,陈舟都不愿意去啃。

  他原本打算将几本书束之高阁,等回到现代以后再放到二手平台上卖出去。

  但就在往书架上摆放几本自学俄语书的时候,陈舟突然想起,他曾经暴力撬开的一个保险柜中,有许多俄语文件。

  他对俄语并不了解,尽管很好奇那些文件上写了什么,却无法破译。

  现在有了这几本书,又恰逢雨季,闲暇时间够多,为什么不试着研究一下呢?

  受好奇心驱使,陈舟重新翻找出了那些文件,在办公室内翻看几本书籍,仔细钻研了起来。

请假

  五一请一天假休息,大家能理解吧,我相信大家能理解的,么么哒!

第219章部队

  “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博尔孔斯基。”

  一个冗长且具备明显苏联特征的名字,这是保险箱内一张红皮证件主人的姓名。

  此人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于20世纪80年代加入了一支名为“10003部队”的神秘组织。

  按文件上所述,此人最初直属部队长阿列克谢萨文上校,负责处理一笔庞大的专项经费。

  当然,伊万从事的并非会计一类的工作,陈舟觉得,他的工作更偏向于洗钱。

  在几份繁复的账单中,陈舟看到了小部份资金的流动记录。

  而这一小部分,都是以几十万卢布计算的。

  陈舟对苏联了解不深,却也知道,这个曾经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庞然大物,在解体之前,卢布还是很有份量的。

  20世纪80年代,用十万作单位计量的卢布,恐怕相当于如今上百万美元了。

  与庞大资金相匹配的是“10003部队”强硬且神秘的背景。

  文件中有几页笔迹潦草的伊万手书,陈舟用了好长时间才辨别出来写的俄语是什么意思。

  手书中多次提到总参谋长米哈伊尔莫伊谢耶夫将军,还有苏军总参谋部,以及多位苏联科技界、军政领域的高层人物。

  光是从这些人名看,这些文件就价值不菲了它们是被尘封的历史下掩藏的部分真相。

  部队的拨款方,则由苏联财政部长亲自拟定,光是陈舟看到的流水,就高达上千万卢布,而这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不过国家财政的拨款虽然也属绝密信息,却不至于让伊万在保险箱内放一把崭新的手枪。

  真正能引起轰动的还是其他关于“10003部队”研究经费,以及钱款流向,洗钱过程的文件。

  据文件描述,这支部队之所以如此特殊,且成员稀少,是因为部队研究的是如何利用特异功能达成军事目的。

  为了利用所谓的超自然能力进行心理战、情报收集和军事行动,当时财大气粗的苏联慷慨地给10003部队分批拨了几次巨额款项。

  伊万个人记录的几次核心任务中便有通过心灵感应定位失踪舰船;

  预测核设施具体位置;协助友军通过敌军雷区;通过超高频辐射放大器影响敌方作战人员心智;使用意念干扰北约指挥系统;入梦监视美国核导弹动向等项目。

  说实话,如果这支看起来很荒诞的特种部队拿了钱以后真能达成目标,那陈舟觉得的确物超所值。

  奈何特异功能部队本就是一个受美苏争霸影响促就的荒诞产物。

  伊万在手书中直言不讳,明确地表示“这是一门能让他赚得盆满钵满的生意”而非与国际形势息息相关的重要事件。

  对主管部队的上校而言,每一项核心任务都是一场饕餮盛宴。

  财政部拨下来的款项,流过伊万的手,转眼就变成了“合法合理的收入”,揣进阿列克谢萨文上校的口袋中。

  从1979年到1991年,足足有近两千万卢布经费,悄无声息地失踪了。

  在这个过程中,阿列克谢萨文上校自然吃成了一头肥猪,他不仅财运亨通,在军政领域也平步青云,到伊万手书的最后一页,上校已经变成了将军。

  作为阿列克谢萨文上校最信任的“洗钱机器”,伊万的日子却不舒坦。

  华夏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典故,苏联民间自然也有与之相似的传说。

  伊万知道的事实在太多了,多到必须要死亡才能让人安心。

  工作的最后几年,他整日提心吊胆,唯恐被清算。

  于是他将自己赚到的钱分批转化为房产、黄金珠宝、古董收藏,存放到了苏联各处,只留给后代寥寥数行晦涩的诗歌,像是在暗示宝藏的位置。

  陈舟所拿到的这批文件中,就有两页伊万亲笔书写的诗歌。

  可能是他俄语水平不够,那两页诗歌他怎么翻译都觉得狗屁不通,再加上他对俄罗斯并不了解,想从诗歌中分析出“伊万财宝”的具体位置就更加困难了。

  ……

  解析历史谜题的过程比拼“纯蓝地狱”有意思得多。

  神秘奖励送来的自学俄语书籍专业且全面,逐个字词分析对照,再研究研究语法,没用太久,陈舟就生生啃完了这一堆“生肉”。

  ……

  9月12日,又是阴雨绵绵的一天。

  基本已经将所有文件翻译完的陈舟揉了揉太阳穴,看着桌上小小的黑白照片出神。

  那是夹在一本蓝皮工作证件内的旧照片,照片上仅有一个荒无人烟的废弃工厂。

  其中唯一能透露些许信息的特征只有工厂墙壁上用白色油漆书写的几行俄语大字,还有画在墙壁末端烟囱底部的六芒星。

  从前陈舟不懂俄语,虽然知道保险箱内这唯一的图片有蹊跷,却也不懂它意味着什么。

  现在通过查阅书籍,他已经翻译出了那几行俄语大字。

  照片并没有将所有文字都纳入其中,而且文字的组合类似于诗歌,和正常语法不同,陈舟只能勉强将其翻译为:

  “锈蚀圣体研究所;

  斯拉夫苔原13号告解室;

  失语者计划重地,严禁入内。”

  至于六芒星和六芒星上的符号,陈舟便看不懂代表的含义了。

  令他感到疑惑的是,从伊万留下的信息中找不到任何有关锈蚀圣体研究所或失语者计划的只言片语。

  10003部队所执行的行动中,似乎也不存在这样一个偏向宗教或者魔幻风格的项目。

  那这张照片,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再细看蓝皮工作证上的人名信息,与其它工作证一般无二,没有任何区别。

  陈舟甚至将这张工作证的外壳都拆开看了,也未发现线索,工厂照片就像是被凭空塞进来一样,成为了所有文件中最格格不入的那个异类。

  ……

  “妈的,这玩意比解密还让人头疼。

  别说就给我这几本书,就是让我用互联网,我都查不出这照片到底表达了什么,不会是时空管理局估计掺杂私货整我吧!”

  愤愤地将照片塞回文件中,陈舟突然想到7月15日送来的那几本英文医学期刊。

  “莫非其它线索藏在期刊中?”

  刚刚产生这个想法,陈舟便立即将其掐灭了。

  俄语文件他还有类似“字典”的书籍辅助硬啃。

  英语期刊,他除了榨取自己大学期间填进大脑的词汇量外,再无其它帮助。

  而且医学期刊专业性又比较强,他是学机械的不是学医的,就算能勉强阅读,也肯定会出现许多纰漏,到时候囫囵吞枣翻译下来,肯定与真相相距甚远。

  再说,为了翻译这些俄语文件,他已经忙碌近一个月,是时候放松放松,钓钓鱼,外出活动几圈了。

  ……

  翻译俄文档案,陈舟的初衷其实并不是想要找到某种财富,仅仅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一个古老的机械保险箱,一堆看起来就不一般的特殊文件,还有那张有些诡异的照片,以及保险箱的来历神秘奖励。

  这些都使那些密密麻麻的俄文显得格外神秘,令人心痒。

  最早拿到保险箱内物品的时候,陈舟就知道这里面的东西不一般,直到翻译过后,他的猜想才得以证实。

  不过除了历史中的迷辛外,其实他并没有从中获取到切实的利益。

  苏联早已解体,伊万这个出生于20世纪早期的老家伙恐怕也去世四五十年了,他留下的东西,只能证明一些流言的真实性,除了历史价值和些许收藏价值,并无他用。

  况且就算陈舟想把这些文件卖出去或者捐献给国家,如何解释自己从哪里获取这些文件也是个问题。

  至于伊万的宝藏,陈舟也不感兴趣。

  且不说那些谜语一般的藏宝地址难以破解,光是前往遥远的俄罗斯寻找被藏匿至少50年前的宝藏,难度就堪比大海捞针了。

  ……

  如今岛上发展欣欣向荣,庄稼越种越多,粮食逐渐在仓库中堆积成了小山。

  石砖铺设的交通网正在规划中,土著们的房屋、使用的工具也在逐步完善。

  就连牛都繁殖过一轮了

  前段时间母牛生产,陈舟特地亲临现场,所幸并没有发生意外,分娩过程一切顺利,母牛生下了一头公牛犊。

  陈舟嘱咐过放牧土著,一定要多跟这头小牛培养关系,说不定以后拉车耕地就靠它呢。

  可以预见的是,消化完这批土著俘虏,通过后续的逐次抓捕,大岛将如一头贪婪的野兽,迅速将群岛的人口资源吸干。

  到时候,组建小船队在这片海域探索将不再是空谈。

  与其惦记伊万提心吊胆一辈子攒下的积蓄,不如尝试“黑吃黑”,把西班牙人劫掠印加帝国的大批金银弄到手里,那可比伊万的宝藏值钱多了。

  ……

  收拾起纸笔,将自己标注着汉语的白纸与那些颇有年份的档案摆成一摞,陈舟吹熄了油灯。

  办公室内顿时一黯。

  看着遍布雨痕的玻璃,再看看被油灯熏黑的天花板,陈舟叹了口气,颇有些心疼。

  他这新房才装修不到三个月,白白净净的墙壁就被油烟熏黑了,果然21世纪的产物与17世纪的设备在各个方面都格格不入啊!

  ……

  出了办公室,叫一声来福。

  话音刚落,那披着一身金毛,戴着紫色项圈的大狗便颠颠儿地从二楼另一侧跑了过来。

  陈舟这段时间忙于翻译文件,着实冷落了他。

  好在如今工厂内比从前热闹不少,除陈舟外,还有星期六星期日,陈福陈寿陈禄三人,室内空间又开阔,即使不跟陈舟玩,也有其他人陪来福嬉闹。

  习惯性地揉了揉狗头,陈舟走向楼梯口。

首节上一节251/28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