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249节

  不过这恐慌并未持续太久。

  待跪拜神明,结束祭祀,进入节日的盛宴环节后,他们心中便只剩享受美食的欢愉了。

  ……

  8月1日宴会举办地点位于沙滩。

  入了夜,沙滩从东到西,每隔五米便是一堆篝火。

  明亮的火光连成了一条别样的长城。

  在篝火旁边,是简易的长桌,以及大量正在烹饪中的饭菜。

  土著前辈们各显神通,展示起自己磨炼许久的才艺。

  有人擅长烤鱼、有人擅长煮汤、有人对“叫花虾”有独到的理解,有人爆炒鱿鱼味道一绝。

  他们不仅从陈舟那里学会了烹饪的艺术,更将这种“先进”的吃法演变成一种内部的攀比。

  同样是切菜,切得更整齐,更细致的就要高人一等;

  同样是炒菜,会颠勺,且不把食材颠出铁锅外的总是洋洋得意;

  至于熬汤,根据首领的说法,汤色要呈乳白色才是上品。

  只是没有首领教导诀窍,他们直到现在也没弄明白,到底怎样才能熬出乳白色的汤。

  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陈舟也不知道怎样能熬出乳白色的汤,毕竟北方很少喝汤。

  ……

  跟随陈舟的三名亲信与同伴分开几日,难得重新聚首,坐在长桌两旁,不由自主地聚在了一起。

  同样被俘虏,没过几天,这几人的精神面貌便拉开了差距。

  陈福、陈禄、陈寿三人均穿着板正合体的蓝色工装服,剃了寸头,穿着皮靴,腰杆笔直。

  其他土著少年则穿着17世纪的水手服,脚上的木底鞋份外简陋,甚至露着脚趾头。

  他们的汉语说得明显没有福禄寿三人熟练,对于一些知识的了解更是远不如三人。

  聚在一起,他们这些从小一起长大,曾经彼此相熟的伙伴竟变得有些陌生。

  福禄寿三人说话时,能使用汉语尽量使用汉语。

  虽然他们掌握的词汇也不是很多,但看得出来,他们对于汉语已经产生了一种认同感,并且极感兴趣

  从工厂中,他们见识过了太多超乎想象的东西。

  陈舟亲口告诉过他们,只要认真学习,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知道光是从何处发出的,金属工具是如何锻造的,还有那一夜,他们究竟是怎样被俘虏的……

  至于他们原来的首领,在陈舟口中根本不值一提。

  真正先进发达的文化,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愿景,都吸引着被青睐的三人奋力靠近那个美好的未来。

  ……

  而跟随土著前辈一起生活的土著,又是另一番精神面貌了。

  老资历总是有种独特的优越感,平时相处时,虽然受限于陈舟的命令,不敢打骂他们,对他们的态度却也说不上好。

  毕竟从前都是一人享受独栋小屋,自由自在地生活。

  如今却要与两个并不算太熟识的小子分享自己的私人空间,还要做他们的保姆,给他们做饭,教他们怎样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也难怪这些老资历心中不快。

  而且与他们被俘虏时,在室外又惊又怕,挤在硬木板上,赤身裸体入睡相比,这些新成员的待遇未免太好了。

  这就使得先来的土著心里更不平衡了。

  不能打骂,言语上的挖苦斥责,生活中的冷暴力甩脸子总是少不了的。

  这就使得新加入岛屿的土著少年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压抑。

  平日里不敢顶撞前辈,现在与同伴重聚,找了个较为僻静的角落,他们才有机会吐一吐心中的苦水。

  当然,他们顶多只能抱怨过得不自由,有些压抑,以及前辈对他们态度冷淡。

  若同在部落时的生活比起来,现在的生活就美好的宛若天堂了。

  有坚固美观的房子住,顿顿都能吃饱饭,还能享受菜肴的鲜香,干活也不用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甚至到了晚上,还有些娱乐活动。

  五子棋、象棋,这些新奇的游戏方式让他们乐此不疲。

  不过他们闲暇时,基本只跟同时被俘虏的同伴下棋

  那些老家伙下棋技术太强了,他们根本不是对手,只能一直输,谁都不想体验这样的游戏。

  ……

  “真羡慕你们三个,能被首领挑走,我听说你们跟首领住在那个灰色的神庙里。

  我还没去过,能跟我讲讲神庙里是什么样子吗?”

  个子最矮的土著少年腮帮子鼓鼓,咀嚼着馒头,好奇地询问。

  “这个能说吗?”

  陈寿侧过头,小声询问陈福的意见。

  见陈福点头,得到许可的他才跟土著少年讲起跟随首领的见闻。

  有星期六这个精通双语的土著随时做翻译,陈舟给三名亲信灌输各种观念时,基本都能无障碍交流。

  作为预备役亲信,福禄寿三人最开始接受的待遇就与其他人不同。

  许多其他土著直到现在还没弄清楚的事,这三人被选中当晚就被告知了。

  都是同时被俘虏的人,虽然被陈舟挑走,身份地位逐渐产生区别,对于这些同伴,福禄寿三人还是有些感情的。

  尤其是陈寿,三人之中,独属他最重情谊。

  听着同伴的牢骚,他一边解答着问题,一边讲着那群“前辈”登岛后的几个阶段。

  从露天而宿,到穿衣服,再到拥有自己的简陋小屋。

  待遇的提升,并非一日促成,而是天长日久,用贡献换来的。

  了解到前辈们的遭遇,想到自己刚登岛就能享受较为幸福的生活,其他土著心中的烦闷顿时被排解了不少。

  同时,他们心中也不由自主地出现了登岛以来的第一个小目标

  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

  ……

  盛宴上的小插曲并不影响整体的热闹氛围,在陈舟的监督下,最终还是圆满结束了。

  节日最后环节,照例分发礼物。

  原来的土著和星期六星期日二人都领到了心仪的礼物。

  至于后来的一批人,拿着手中满是文字的白泥板,全都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那是星期六通宵达旦,认真为他们准备的“家庭作业”和“练习册”。

  其中包括拼音练习、一些简单的日常文字练习,还有数学题练习。

  新生活还没开始几天,这批土著却都感受到了“作业”带给人的压力以及学习的痛苦。

  与星期六星期日的速溶咖啡,其他土著的新衣服新袜子相比,他们收到的哪能叫礼物,说是惩罚还差不多。

  但老师对学生天然具有压制,就算对礼物再不满意,他们也不敢表现出来,只能勉强将嘴角挤出一个弧度,装作高兴地拿着白泥板,强颜欢笑。

  ……

  狂欢过后,所有人的生活都步入了正轨。

  土著们按部就班地完成每日工作。

  新成员的加入增加了粮食方面的压力。

  由于窑洞前的田地距离工厂太远,不便于种植,新开垦的庄稼地被选定在了河道上方那片宽阔的绿地周围。

  鸽子洞内产出的鸟粪经过搬运,直接送达新庄稼地当做肥料。

  岩河距庄稼地不到百米,灌溉极为方便,且水车磨坊也在不远处,只需在磨坊旁边修建一所粮仓储藏谷物,待到收获时,便能形成一条流水线,以最快的速度将谷物脱壳研磨,制成粮食。

  除开垦种植新庄稼地外,陈舟还命令土著给新成员建造了几间小木屋。

  三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既不方便,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新成员学会做饭,懂得穿衣洗漱,能照顾好自己后,便可搬进新家了。

  当然,为了避免老资历心里不平衡,新成员的房子都盖得没那么精致。

  房间内只有一张床,一个用石砖垒砌的灶台,还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以及些许生活用品,诸如碗筷油灯一类。

  厕所是公用的,仿照农村旱厕的模样修建,旱季恶臭熏天,雨季蛆顺着茅坑往上爬。

  为了避免这个厕所破坏工厂附近的环境,影响心情,陈舟特意将厕所建造在山脚下的林地中,这样即使从海上吹来大风,他在工厂内也不会闻到臭味儿。

  ……

  土著们各有各的工作,陈舟也没闲着。

  7月30日送来的神秘奖励是一批大白和乳胶漆,恰好可以把他叙利亚风格的工厂墙面装修一番。

  不过大白和乳胶漆数量充足,却没有用于打磨腻子的沙皮和滚刷。

  为此,陈舟又花了些时间自制了几件工具,直到8月8日才正式动工。

  之前好不容易搬进工厂的各类工具又被折腾了出去。

  陈舟连同几名干活认真细致的土著在空旷的房间内当起了装修工。

  斑马因为近期教育新成员表现优异,加上一直以来体现的“匠人精神”,也被选中,得以与他敬爱的首领一起干活。

  别看陈舟瞧不起斑马,但真干起活来,他不得不承认,斑马这种人就是会让他觉得舒服。

  无论是在墙面上找平,还是后续的打磨,刷乳胶漆,斑马都干的有模有样。

  工作之余,斑马还会殷勤地端茶倒水,嘘寒问暖。

  那副忙碌的姿态,任谁看了都得叫一声好。

  哪怕知道斑马动机不纯,陈舟也不得不夸赞一句,在当“狗腿子”这方面,这家伙也算极有天赋了。

  如今岛上人口越来越多,对优秀小头领的需求也渐渐显现。

  每次看到斑马工作时的认真样,陈舟都会犹豫

  要不要给这家伙一个展示能力的机会,先让他当个“包工头”一类的角色,看他是顺利完成任务,还是又搞幺蛾子。

第218章 知识

  工厂建成并没有多久,且因为缺少材料和工具,从未刷过涂料,只在部份区域的墙面上用树脂粘了薄木板用以装饰。

  陈舟和星期六星期日三人生活在厂内期间,对这栋辛辛苦苦建成的房屋都十分珍视,平常打扫得颇为细致。

  因此工厂室内的墙壁上基本没有难以清理的油污和霉斑,即使是厨房,都看不到太多烟熏火燎的痕迹。

  得此裨益,为工厂刮大白的工序也省了不少麻烦。

首节上一节249/28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