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这样发展下去,星期六的素描水平恐怕很快就会超过他了。
不过虽然素描技术相差无几,对于星期六画作上的瑕疵,陈舟倒是能点评一二。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陈舟自己的绘画水平不算太高,却见过许多名家的画作,了解过许多绘画方面的专业知识。
凭着这些知识,就算他画的比星期六好不了多少,也不影响他站在批判的角度对星期六进行指导
当键盘侠嘛,这可是他曾经最擅长的事。
……
一边看着,一边指出星期六画作中的几个问题。
见星期六把这些意见都记在了纸上,看起来非常重视的模样,陈舟又摇了摇头。
有时候人痴迷于一样事物真的没理由。
他当初教星期六绘画时,怎么都没想到这个毫无基础的少年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需要星期六干的事那么多,他都能持续练习,缓慢进步,可能这就是热爱与激情吧!
可惜的是,他已经失去了这种对绘画的热情。
……
翻着翻着,陈舟翻到了所有画作中的最后一幅。
在一片黑白素描画作中,独属这幅画最为特别,加入了粉紫。
当陈舟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他愣住了。
画中的山川并不阴郁深沉,反而是一片洁白的起伏轮廓。
这底色上,稻苗、田垄、乌云、雨丝,还有朦胧的小院轮廓,隐隐显露的望塔,田中耕作的土著,乃至土著被淋湿的衣物褶皱都以一种和谐的方式组合到了一起。
这是一种与素描大相径庭的画法。
它不追求画中物质形状的准确性,反而去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感觉,也就是中国画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意境。
……
看着这幅画,陈舟愣了好久才出言询问星期六。
“这是你画的?”
星期六原本还有些信心,觉得这幅画是所有画作中最得意的一幅,见陈舟看了这么久,心里反而没底了。
他犹豫了一下,小声回答:“是我画的。”
说完这话,星期六便低下了头
这幅画运用的技巧毕竟与“天神”教给他的素描技法相距甚远,尽管他认为这幅画有种独特的美感,却不敢保证“天神”也这么想。
……
听到星期六的回答,陈舟再次闭口不言。
过了十几秒,他才出声
“你知道什么是意境吗?”
见星期六摇了摇头,陈舟将所有素描练习都挂回墙上,只拿手中这幅画作,示意星期六跟他走,转身推门,出了小木屋。
……
二人一前一后,步子迈得飞快,转眼就来到了窑洞卧室。
把星期六的“雨中耕作图”放在书桌上,陈舟从一旁的书架上取下两本书。
这两本书已经送到岛上一年多了,因为实用性差,他只翻看过几次。
书名分别为《工笔花鸟技法入门》和《国画技法入门》。
它们是随二周年礼包一同送抵岛上的,除两本书外,还送了五卷宣纸、一方砚台、三大包散装国画颜料。
笔墨纸砚四件套,除了毛笔都送齐了。
翻开那本《国画技法入门》,找到一页关于国画山水的画作,陈舟将其推到了星期六面前。
画中是个烟雨朦胧的天气,只用黑白两种颜色,便勾勒出了云、山还有水。
水的绘制使用了留白的方式,上面只浅浅勾勒出几道波痕,却呈现出一种云在飘荡、雾在缭绕、雨丝轻扬、水波流转的感觉。
在这水面之上,有一条乌篷船,船上伫立着一名披着蓑衣,戴着草帽,斜撑长篙的渔夫,背对观画者,仿佛在欣赏远处雨景。
从画作整体表达的内容来看,与星期六那幅“雨中耕作”颇为相像。
……
星期六曾从陈舟那里看到过许多种风格的画作。
有一板一眼,线条硬朗的设计图;
有力求真实准确的素描;也有幽默诙谐,能准确抓住人物特点,并夸张处理的漫画。
但这种风格的画,他确实是第一次见。
初看下来,他觉得这画很简单,甚至简单到有些简陋的程度。
但就在纸张上那些空白的地方,他却隐约看到了并没有绘制在纸上的东西。
或是流动的水,或是被风卷动的云,甚至是无形的风与潮湿的气,还有一些他能感觉到,却无法表达的情绪。
“怎么样,你能领会这种感觉吗?”
看着发呆的星期六,陈舟问道。
星期六没有回答。
陈舟并未继续追问,又翻动《国画技法入门》,向星期六展示了另一幅画作。
这幅画作可就出名了,是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
泛黄的纸面上,仅有一艘小船和船上俯身钓鱼的老翁,观画者却能从中看到无尽水纹,似乎能感受到江水的浩瀚,还有江上逼人的寒气。
……
热带地区从来没有冬季,星期六不能感受到江面的寒冷,只能从面积庞大的留白中领悟绘画者所表达的高超意境。
不能确定自己是否真的领会到了绘画者心中的感觉,星期六犹豫着点了点头。
“我好像能领会……”
……
未对星期六模棱两可的回答表示不满,陈舟抽出一张纸,在纸上写了首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把诗放在《寒江独钓》旁,陈舟颇有些感慨地怀念道。
“在我的故乡,有太多太多值得一提的东西。
无论是诗书,还是绘画,亦或是书法,都值得人用一辈子去钻研。
由于它们太过高深复杂,我连皮毛都钻研不透,就从来没跟你们讲过。”
“不过今天,我似乎从你身上看到了一种潜质,一种适合国画的潜质。
还记得我刚才问你,知道什么是意境吗?”
见星期六满脸迷茫地再次点了点头,陈舟将《国画技法入门》翻到了前几页。
在关于意境的介绍中,著书者这样写道
“中国画的意境是以形写神、虚实相生、诗禅交融的综合表现。
其精髓在于用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意蕴,用笔墨阐述自己的道,从而将自然景物与心境合而为一,使观画者能从画作中感受到绘者的情感。”
星期六低下头,呆呆地看着那行字。
他的汉语水平还是不够高,尽管其中的每个字他都认识,但连在一起他就看不懂了。
陈舟见状,没有责怪他,只是拍了拍星期六的肩膀。
“从今天开始,这两本书就归你了,拿回去慢慢看吧,我觉得这条路更适合你。”
第204章 文化
对星期六来说,国画,这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全新的绘画方式无疑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水墨、毛笔,这些与炭棒和硬笔截然不同的绘画工具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太多秘密,或者说
哲理。
磕磕绊绊地读下来,咀嚼着书中的用词,星期六愈发觉得,国画所追求的意境与“天神”在某种角度上很契合。
如果让他用自然界中的一样事物来形容,他会选择“水”。
水是一种千变万化,潜藏着无尽力量却表现得温和含蓄的物质。
它温柔时,会化作细雨润泽万物,促进植被生长,供人饮用,延续生物的生命。
它忿怒时,可掀起十几米高的骇浪,摧毁海上的一切,甚至能攀上沙滩,将粗壮的树木连根拔起。
它不像土著那样愚钝迟缓,一眼就能看透,也不像西班牙人表现得那么咄咄逼人。
就像天神。
他愤怒的时候能在顷刻间毫不犹豫地夺去人的性命。
平常他却又十分平易近人,令人由衷地感到亲近。
……
阅读国画技法入门,从那一行行介绍何为禅意、何为留白、何为写意、何为兴比的句子中,星期六看到了他从未见识到过的,浩瀚的知识和文化在向他招手。
他想,“天神”可能就来自于这本造型别致,纸张精美的书中所描述的世界。
那些深奥晦涩的句子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都好似被一团迷雾笼住的灯火,隐隐约约飘在前方,极不真切。
若是想到近处触碰,无论走得多快走出多远都打量不清楚。
但是驻足不动,它便依旧飘在前方,朦朦胧胧。
这种独特的感觉与“天神”平时教给他们的东西都不同。
天神教授的知识,都是非常明确的。
比如说庄稼怎样种植,机器如何工作,都能明明白白地理解其背后的原理。
就算是那些神话故事,也都有始有终。
大禹怎样治水、共工如何撞倒不周山、女娲补天割去了老龟的四条腿、还有后羿射日的前因后果,它们都是便于理解,且能听懂的。
不像书中的那些话,那些知识,还有那些独具韵味的诗。
“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