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222节

  划定好的基坑中,处处挥洒下他们的汗珠。

  时间一天天过去,随着一方方坚土,一块块顽石被挖出,基坑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宽阔。

  在陈舟的监督下,土著们工作时并未出任何纰漏。

  更令他欣喜的是,选定的这块土地地质条件非常不错,土壤很紧实,其中掺杂着大量小块砂石,且体积巨大难以挖掘的石块极少。

  整个基坑挖掘和地基处理的过程堪称一帆风顺。

  尽管如此,待基坑挖掘完,也过去了整整一个月,岛屿的雨季又要开始了。

  ……

  担心进入二月中旬,岛上的强降水积蓄在基坑内,使地基松动。

  陈舟准备趁雨季未至,先找些木板将地基表面覆盖起来。

  同时他还得让土著在地基内增添几条引流槽,使积水流向集水坑,待雨季过后再将其排出。

  除此之外,陈舟又提前筛出了一批小石子。

  如果地基表面铺的防水板没有发挥作用,使基槽泡了水,影响了地基承载力的话,他就将这些石子铺在地基内部,以增强地面硬度。

  当然,这些都是权衡之策。

  一旦地基真受到了严重影响,无法挽救,他就只能壮士断腕,放弃这一个月的劳动成果,找个新地方另起炉灶了。

  多花费一个月时间,总比住在危房里,提心吊胆二十多年好。

  ……

  2月17日,一场暴雨如期而至,拉开了长达两个月的雨季的序幕。

  在这倾盆大雨降临前两日,陈舟和土著们堪堪完成了基槽的防水工作,用木板,白泥和树枝将整个基槽完全封闭了起来。

  降雨当天,陈舟去看了地基不下十次,生怕防水设施是豆腐渣工程,第一天就被暴雨攻破。

  好在他所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

  至少在雨季初期,防水设施还是达成了自己的使命,抵御住了雨水。

  至于两个月后情况又会如何,陈舟也不好说。

  ……

  雨季的到来给了土著们喘息的机会。

  他们摆脱了工地的重体力活,开始转向另一项工作耕种。

  ……

  自登岛以来,出于某种囤积癖或是未雨绸缪的心态,无论是养殖还是耕种,陈舟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一直都远超他个人所能消耗的极限。

  比如稻谷。

  星期六和星期日被他救下时,家中的稻谷足够他们三个人食用半年有余,更别说还有小麦和大麦。

  待岛上人口扩张,对于食物储量的危机意识便又爬上了陈舟心头。

  即使他明知道靠赶海、捕捞以及岛上原有的物产就能让每个人都不必挨饿,却总是控制不住地督促土著们开荒,种地。

  再加上三周年奖励送来了西红柿和胡萝卜种子,更使他坚定了种植的决心

  送来种子都不用,那这种子不是白送了。

  ……

  就算进入工厂的施工期,陈舟依旧没有将农耕的重要性放低。

  他知道,土著们之所以能任劳任怨地给他干活,除了怕他手上的枪之外,还因为在这里每天不管多累,晚上都能吃上一顿饱饭。

  若是粮食方面出现了危机,工作效率降低不说,这些勤勤恳恳的“17世纪”牛马,也会撂挑子的。

  因此在挖掘地基时,每隔几天,他都会腾出五名土著,让他们“休个假”,回去打理一下庄稼。

  这也是挖掘地基工作持续了这么久才完工的主要原因。

  毕竟工厂的占地面积并不大,七八个人拿着现代的挖掘工具,铆足了全力干,顶多二十天就能忙活完,哪至于干了整整一个月。

  ……

  所幸,位于热带或亚热带的岛屿的气候条件比陈舟老家强得多。

  就像印度那片“神佑之地”一样。

  在这种地方,哪怕不耕种,只靠采集和捕猎为生都饿不死,更别说开垦施肥,科学地大面积种植庄稼了。

  不耽误时间,合理播种,岛上一年能收获三茬稻谷,两茬大麦小麦。

  虽然因为品种差,这些农作物的产量不算太高,架不住种的多,收的快呀。

  到了二月底,岛上的粮食储备非但没有告急,反而还多了几百斤,加上田地中尚未收割的庄稼,预计足够吃到1663年年底了。

  而且食物的丰富不仅体现在主食上,各类种子源自现代的蔬菜产量更高。

  尤其是辣椒,也不知怎的,这玩意种在岛上后,竟然不死了。

  天长日久,辣椒长成了一棵棵半人多高的小树,常年开花结果,搞得岛上现在人人吃辣,无辣不欢。

  但就算这样消耗,辣椒的产量依旧在持续增长,有些甚至熟过头,烂在了地里,可把陈舟给心疼够呛。

  若不是时间不够,他甚至都想杀几头羊,做些羊肉辣酱吃了。

第195章 难得休息

  岛屿上的雨季不同于北方的暴雨天,只下一阵儿,与南方的梅雨季节也不完全相像。

  若说进入雨季后,岛上每天都有雨,肯定不准确。

  但据陈舟在这里生活三年多的经验来看,雨季虽不是天天有雨,却也与天天有雨相差无几。

  ……

  持续两个多月的雨季内,有雨的日子至少占80%,其中一多半都是短时暴雨,随后渐渐停止,只留下满天残云。

  其余降水则是全天持续降雨,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但最为招人厌烦。

  雨一下起来就没完没了,室外却没有多少凉意,反而闷热潮湿,令陈舟这个来自北方内陆的人极不适应。

  哪怕是三年后的今天,面对外面细雨的天气时,他依旧会觉得心情有些低落。

  ……

  阴郁的雨季给人带来的不仅是心理上的压抑,对岛上正在进行的诸多工作也是一种阻碍。

  工厂的施工进度暂时搁置了。

  土著们重新回到了绞刑架附近他们破旧的小木屋,陈舟也离开了他的室外向阳小别墅,返回了窑洞。

  两个多月没回家,窑洞中的书架上已落上了薄薄一层尘,地板和玻璃也不复往日光亮。

  不过看到未有半个脚印的卧室,倒让陈舟心安

  这说明他不在家的这段时间中,没有人未经允许偷偷进入窑洞,间接地证明了土著对他的敬畏。

  ……

  卫生条件糟糕的居所急需清理,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量,陈舟把星期六和星期日叫了过来,带着二人搞了一天大扫除,这才把锻造室、厨房、卧室全都擦拭得干干净净。

  至于储藏室,因为其中存放的神秘奖励太多,有许多远超时代的器物工具,陈舟不想让星期六和星期日看到。

  哪怕这两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值得信任,但人终究是有好奇心的。

  一旦催生了他们的好奇,日后他们有机会,一定会挣扎着探究秘密。

  有时候人性需要考验,然而更多时候,还是放弃对人性的试探比较好。

  就算星期六和星期日足够乖巧,陈舟也不想让他们因为是否要越过内心的底线陷入挣扎,这对谁而言都没好处。

  ……

  2月19日清晨,天依旧是灰蒙蒙的。

  背阴的窑洞本就接收不到多少阳光,到了雨季更显昏暗。

  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窑洞卧室内点着两盏油灯,照亮了书桌还有坐在书桌后的陈舟。

  他刚吃过早饭,本想外出看看庄稼地,上了望塔扫一眼才发现早有土著起床,正戴着草帽在田中干活。

  一时间,他竟闲了下来,几乎无事可做了。

  ……

  伸了个懒腰,靠在柔软的人体工学椅上,静静注视着空荡荡的书桌,陈舟有些犯困。

  来福重回故地,慵懒地躺在卧室窗下,既不睡觉也不起身,只是静静地注视着主人,轻轻摆动着尾巴。

  它已经是四岁的大狗了,过了那个活泼好动的年纪,性格愈发稳重。

  往常陈舟忙于工作几日不答理它,它总是主动找上去,暗示它想要玩耍。

  如今来福似乎更加理解人类的行为,即使它很需要陪伴,也不会像从前一样缠着人不放。

  它懂得了等待,用它不够长久的生命去等待人类的青睐。

  ……

  小龙猫、小灰灰、灰球和咣当是跟着陈舟一起搬到了新家,又一起搬回来的。

  它们的智力水平有限,离开窑洞两个多月后再回到这里,对环境还有些陌生。

  尤其是咣当,它已经把经常巡视的庄稼地给忘了,这两天始终待在屋内不敢外出。

  小龙猫则是受影响最小的一个,反正不管搬到哪里它都住在自己的小别墅内,外面的风风雨雨与它无关。

  陈舟坐在书桌后发呆时,几只猫正在屋内走动,东嗅嗅西挠挠。

  它们的脚步轻快得很,使得屋内几乎听不到什么声响,只有窗外持续不断地雨声还有座钟指针走动发出的有节奏的声响

  座钟是1月13日送来的奖励,陈舟拆开包装后一看就知道它价值不菲,怕土著们搬运过程中造成损坏,便将它直接拉到了新家,一直放在卧室中当装饰。

  直到前几天带领土著回窑洞,陈舟才顺便把它带回来并调校准时间。

  进入雨季后见不到太阳,无法通过日晷确定时间。

  多亏陈舟提前拿到了机械表,不然调校座钟的时间还真是件麻烦事。

  ……

  机械结构运动的微弱声响总能使人产生时间正在一分一秒流逝的确切感觉。

  随意从书架上取下几本书,本想继续翻阅学习爆炸物制造或是看看藤编工艺的进阶技巧,草草阅读了几页,陈舟却觉得没什么学习的兴致。

  这几个月整日思考建设工厂的相关事宜,担忧西班牙人来犯,还要监督土著,处理庄稼地和畜牧方面的细节,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统筹大局并不是轻松的事,尤其是建筑工程这种事关生命安全的大事。

  陈舟可以将庄稼地托付给土著打理,也可以将畜牧交给放牧土著,那是因为些许粮食的损失和几头羊的死伤对他来说都是小事。

  但工厂的建设这事,他着实不能放下心。

  几个月下来,虽然没人说,陈舟自己却觉得,他的精神比从前疲惫了许多,可能头上也添了不少白发。

首节上一节222/28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