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第551节

  就这样,在车迟国众多百姓的围观下,二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百姓们听得如痴如醉,时而点头赞同,时而皱眉思考,这场辩论无疑成为了他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不得不承认,唐三藏此次取经归来,确实得到了莫大的造化,整个人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强健与年轻,更是智慧与心境的升华。他仿佛经历了一场涅,对佛法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再加上这三个月来日夜苦读大乘佛经,唐三藏的佛法修为已近乎成佛之境。如今的他,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说是一尊人间之佛,也毫不为过。

  面对林楠的种种提问,唐三藏总能一一化解,其佛法之深厚,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林楠并未因此气馁,反而越战越勇,问题逐渐升级,开始触及更深层次的“道”。

  “如今,车迟国内,道法盛行,百姓尊道持咒,与神灵乃至天地有所交感。许多原本平凡的百姓,也能掌握一些实用的道法,称之为‘民用道法’。这些道法虽无强大的杀伤力,但却简单实用,深受百姓喜爱。更有许多初入修行的道士,行走于车迟大地,以道法助人,造福一方。我执掌道庭,提倡‘用之于民’的理念,使得道门、道教、道法更加贴近民间,不再那么曲高和寡。新道法与初始工业化的结合,更是让车迟国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乘佛法相比之下,是否显得多余呢?”林楠举例说明,言辞恳切,有理有据。

第415章 五年

  他继续说道:“车迟国内,尊道之风盛行,百姓们通过尊道持咒,与天地神灵建立了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比如,一些简单的道法可以用来治病救人、驱邪避灾,这些都是大乘佛法所难以比拟的。而且,随着新道法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学习并掌握这些道法,使得车迟国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我认为,在车迟国这样的环境下,大乘佛法确实显得有些多余。”

  唐三藏闻言,微微沉默,似乎在思考林楠的话。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天下之大,却只有一个车迟。大地之上,尚有许多国度,并无车迟这样的条件。在这些国度中,百姓们或许更需要大乘佛法的指引与庇护。”

  林楠听后,轻轻一笑,笑容中透着一股胜券在握的意味。他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着唐三藏:“你输了。若天下都是车迟,那佛法便是多余无用的。你所能秉持的,仅仅只是车迟并非天下而已。但你却不知,二十多年前,车迟仅仅一小国之地,人口不过寥寥百万余。如今,多年过去,繁衍两代,车迟人口已至千万还多。每一日,都有新生儿诞生,车迟每一日都在扩大。今日,天下只有一地名为车迟;说不得明天,天下,就名为车迟!”

  说完这些,林楠再次轻飘飘地留下了一句:“你输了。”随后,他乘龙飘然而去,留下唐三藏独自站在原地。

  “我输了……”唐三藏低下了头,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辩到了最后,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佛道之辩,而是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治国理念与民生问题。在这样的辩论中,他确实落了下风。

  现场,微微的平静之后,骤然爆发出了层层议论之声。百姓们纷纷讨论着刚刚林楠和唐三藏之间的“佛道之辩”,对林楠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认为,在车迟国这样的环境下,道法更加实用,更能造福百姓。而大乘佛法,虽然博大精深,但却显得有些脱离实际。

  随着林楠的离去,祭祀场之中,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爆发出了激烈的讨论之声。他们都在讨论着刚刚的辩论,对林楠的智慧与口才表示钦佩。同时,他们也更加坚定了对道法的信仰与支持。

  许多平民百姓在明白了林楠的观点后,伴着阵阵欢呼,缓缓离去。他们将这一次的辩论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道法的魅力与实用。更别提,现场还有“留声机”将声音保存下来,有说书人将言辞之中的一切记录了下来,使得这场辩论的影响更加深远。

  孙悟空见状,飞身上了祭祀台上,落在了唐三藏的身前,要迎他下台。留在台上,还要经受周遭百姓们的议论,那种滋味确实相当不好受。孙悟空深知这一点,因此他毫不犹豫地迎了上来。

  很快,孙悟空将唐三藏带了下来。然而,他却发现唐三藏变得有些沉默,不言不语。孙悟空从未见过唐三藏这般模样,之前虽然有过迷茫,但从未像现在这般,正面正当的“落败”。他忍不住开口,想要安慰唐三藏:“师父,输了就输了。那林楠做大国师做了快几十年,你御弟的身份却只是名头。他那道主,可号令天下道人,可号令天上仙神,地下鬼神。你虽有佛子之称,却还要敬菩萨尊罗汉拜佛陀。你们并不对等,输了也是正常的道理。”

  然而,孙悟空这话,显然并未安慰到唐三藏。猪八戒在一旁都忍不住道:“猴哥,你这是安慰还是让师父更加挫败呢?也太长那大国师的志气了。”

  孙悟空瞪了猪八戒一眼:“你这呆子,如今这输都输了,也无翻盘可能,什么增长他人志气,都只是无稽之谈。左右我们都还要再在这车迟待上五年。你这懒散的呆子,还是想想这五年在车迟做何营生才是。此前我们得到的人间财物,可是已经消耗殆尽,不复存在了!”

  孙悟空看得很透澈,输了就是输了。既然输了,就要考虑这些后果。而且,他现在意识明朗,知晓这一劫必然要过,因此毫无抗拒之意。

  他们正在说话间,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却是已经迎面走来。他们呼唤了一声,然后便直诉了来意:“既然你们已经落败,接下来便要按照约定,在车迟之中,待上五年时间,并且要听从安排。而这五年时间,你们要做什么,林楠道主也已有安排。”

  “嗯?要我们做什么?”这下,唐三藏也不再沉默低迷了,因为同样意外,好奇林楠将他们留在这里五年,会让他们做什么事情,有什么安排。

  羊力大仙轻抚自己的胡须,代替了虎力大仙回答:“道主有言,要让诸位抛去原有身份,去在车迟之中,经各行各业劳作。依道主所言,要在五年之中,令玄奘法师明白,何为民生,何为大同,何为佛门之外的世界!”

  闻言,唐三藏微微默然了一下,却还是双手合十,唱了声“阿弥陀佛”后应声道:“谨遵大国师安排。”

  “好心给个建议。”鹿力大仙看着唐三藏开口,“若要在车迟生存,最好不要张口闭口阿弥陀佛才是。”

  唐三藏默然地将合十的双手放了下来。虎力大仙再道:“既然如此,那么尝试第一份在车迟的工作开始吧。第一份工作,就从……最基础的工人开始吧。”

  虎力大仙转眼就给唐三藏安排了工作。在灵山那庄严肃穆的大雷音寺中,如来佛祖端坐在莲台之上,神色凝重。他不仅对唐三藏此番西行取经的行程有着细致的规划,就连唐三藏那几位性格迥异的徒弟,也都在他的考量之中,各有安排。

  此时,如来佛祖正沉浸在深深的思索里,口中喃喃自语:“五年时间……这五年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原来,他已然洞悉了唐三藏即将面临的遭遇,可唯独对这五年的时间节点满心疑惑。

  座下的观世音菩萨,见佛祖如此沉思,不禁轻声问道:“佛祖,难道真的要让唐僧在车迟国停留整整五年吗?”

  如来佛祖微微摇了摇头,目光深邃而坚定,缓缓说道:“天意如此,取经之路本就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是不可更改的定数。”

  “我们精心安排了诸多劫难,然而却因那林楠的出现,让原本的计划遭到破坏,劫难未能圆满。如今,唯有继续历经劫难,方能顺应天意,让佛教的气运得以大涨,从而兴盛繁荣。”

  “如今,唐僧落入车迟国,这便是一劫。此劫已定,需五年方能圆满,不可更改。”如来佛祖的一番话,让观世音菩萨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应。

  这时,又有菩萨忍不住询问:“难道,我们只能默默等待这五年时光,等那劫难自行消散吗?”

  如来佛祖轻叹一声,说道:“此前,若是唐僧能够战胜困难,那便顺利渡过此劫。可惜,他未能成功,只能深陷劫中。”

  尽管如来佛祖心中对这五年时间点的意义依旧困惑不解,但此刻也别无他法,只能无奈说道:“如今之计,唯有耐心等待这五年吧。”

  言罢,如来佛祖缓缓闭上双眸,以无上圣觉,试图上体天心,体恤天意,探寻天机之中的微妙变化。

  就这样,唐三藏师徒在车迟国留了下来。时光匆匆,这一留,便是整整五年。

  在这漫长的五年时光里,唐三藏师徒始终未曾离开车迟国。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过着平凡而又充实的生活。

  唐三藏依照林楠的安排,在这五年间,不断更换着工作,尽情体验着各式各样的生活。

  起初,他被安排去做工人。无论是挥汗如雨的建筑工地,还是机器轰鸣的车间,亦或是纺织厂里忙碌的流水线,以及化工厂中充满挑战的环境,唐三藏都一一尝试了个遍。

  每日,他都早早出门,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或许是因为他脱胎换骨的缘故,任何工种,只要他上手,很快便能熟练掌握,甚至达到精通的程度。

  在做工人的这段日子里,唐三藏不仅掌握了许多实用的技能,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之外的知识。

  然而,林楠给唐三藏的安排,可不仅仅是让他单纯地工作,更重要的是让他融入工人的生活。

  于是,唐三藏白天在工厂里辛勤劳作,晚上则会前往“夜校”,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类知识。

  平日里,他也和工人们打成一片,做着和大家一样的事情。每一次,他都能迅速融入新的环境,可就在他刚刚融入的时候,又到了换工作的时候。

  光是做各种工人,唐三藏就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这一年半里,他几乎体验了所有工人的工种,对工人的生活有了深刻的了解。

  体验过工人生活之后,唐三藏又被安排去做其他不同的工作。在这五年里,他做过办公室职员,参与过车迟国的大开发大建设……

  五年的时间里,唐三藏拥有了丰富多样的工作经历,甚至还经历了不少考证的过程。

  他也亲眼见证了车迟国各行各业的发展,看到了百姓们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的身影。从街道管理的琐碎事务,到调和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从大街小巷中轮流掏粪的辛苦工作,到各种大型项目的建设现场,唐三藏都亲身经历了一遍。

  就这样,五年的时光在忙碌与充实中悄然流逝。如今的唐三藏,早已不再是那个动不动就双手合十、口念佛号的高僧了。

  平日里,他的行为举止,与常人无异,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默默地念上几句佛经。

  终于,五年之期渐渐临近尾声。在外漂泊多年的唐三藏,以及同样在外的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都重新回到了车迟皇城,回到了三位国师所在的三清观中。

  这是唐三藏师徒阔别几年之后的再次相见。自从当初他们被安排进入车迟国各地后,便再也没有了见面的机会。直到这五年圆满,他们才得以再次相聚。

  乍一见面,他们相互之间,都敏锐地发现了对方的变化。

  孙悟空瞪大了眼睛,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穿着普通的俊俏光头。虽然唐三藏的容貌未曾改变,脸上也没有历经风霜的痕迹,但他的气质却与之前截然不同。

  乍一看,孙悟空都难以将眼前的他与以前的唐三藏联系在一起。

  “师父……你……”孙悟空结结巴巴地说道。

  唐三藏微笑着点了点头,目光温和地看着孙悟空,说道:“悟空,许久不见了。”

  五年过去,孙悟空几乎没什么变化,依旧是那副活泼好动的模样。

  反倒是猪八戒和沙悟净的变化比较大。

  沙悟净穿着一身白色衣服,唐三藏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是“医馆”之中的护工服。他曾经也做过医馆护工,所以一眼便能认出。

  这时,沙悟净正缓缓地将自己的白色护工服脱去,同时热情地和自己的师父师兄打招呼,并且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

  “这几年时间,我在医院当护工,每日照顾那些生病的百姓。言语之间,沙悟净的语气中透着深深的慈悲:“如今才知,凡人生老病死之苦,以及生命之坚强。”

  说着,沙悟净突然“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眼中满是悔恨:“如今方知,当初在那流沙河中,我所残害生命的行径是多么可恨,如今懊悔却已晚矣。”

  显而易见,沙悟净如今是发自内心地生出了这种感觉,甚至还沉浸在悔恨之中无法自拔。

  “沙师弟……”孙悟空上前一步,既想要将沙悟净扶起,又有些犹豫,不知该不该这么做。

  孙悟空理解不了沙悟净的感觉,因为这些年,他过得一直很自由。平日里即便是在山里,也可以时常去寻六耳猕猴切磋一番。

第416章 大同

  除此之外,车迟国的许多道人,孙悟空都有所结交。平日里,他们相互切磋,往来频繁,反而让孙悟空的修为有了些许沉淀。

  林楠也并未让孙悟空去凡间做什么工作,这一点,和对沙悟净、猪八戒的安排截然不同。

  猪八戒和沙悟净,在这五年时间中,处于一种被“封印”的状态。他们无法使用自身的法力,也无法展露任何超凡的能力。

  能做的,就是尽力工作,遵从安排,以凡人的姿态,来度过这五年时间。沙悟净就被安排去做护工,一做就是五年。

  五年之中,他经历了数不清的生离死别、生老病死,也见证了凡人的各种求生意志,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因此,这五年过后,沙悟净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除了沙悟净之外,猪八戒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现在的猪八戒,没有了以往的懒散气息,反而多了些精悍的味道。

  他看着沙悟净,微微一叹,说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有些错误,自己却难以度过啊。”

  随后,猪八戒也道出了自己这些年的遭遇。

  “师父,我入了车迟国的‘大同会’,这五年之中,在车迟各地奔波忙碌。”

  “大同会?”对于大同会,唐三藏并不陌生,这五年之中,他也曾接触过。

  大同会,乃是主张“天下大同,人人平等”的组织。这里所说的平等,指的是人格平等。

  他们认为,天下之人,位格或许有高有低,但在人格上,大家都是平等的。

  这些主张,和现在车迟国的律法不谋而合,因此现在大同会很是盛行,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在那片广袤的天地间,无论是尊贵的王公贵族,还是平凡的市井百姓,都以能够加入大同会为无尚荣耀。大同会,宛如一座灯塔,吸引着无数心怀天下之人。

  会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怀揣着对天下大同的美好憧憬,为之不懈奋斗。他们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组织,更是一种信念,一种为了众生平等、天下太平而拼搏的信念。

  时光回溯到五年前,猪八戒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大同会。自那以后,他便被大同会的信念深深感染,全身心地投入到奋斗之中。他显然对大同会的理念极为认同,这份认同,如同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愈发茁壮。

  “这些年身处大同会,我切实感受到了被尊重的滋味。”猪八戒感慨地说道。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在这大同会里,无论你是妖、是仙、是佛,都不会受到区别对待。这里讲究的是真正的众生平等,有灵之物皆能在这片天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猪八戒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充满激情与热血的日子。“在会中,我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明白了自己所做之事的意义。许多事情,看似平凡,却值得用一生去坚守。”

  一旁的唐三藏静静地听着,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他看着眼前的徒弟,恍惚间觉得,他们仿佛都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从内到外都有了近乎本质的变化。

  而在孙悟空的眼中,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猪八戒和沙悟净身上,就连师父唐三藏,也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他不禁好奇地问道:“师父,这五年里,你究竟经历了什么,遭遇了哪些事情?”

  猪八戒和沙悟净的目光也随之投向了唐三藏,他们同样渴望知道师父这些年的经历。毕竟,在这五年里,他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成长与感悟,而师父的变化,更是让他们好奇不已。

  唐三藏微微一怔,似乎陷入了回忆之中。片刻后,他缓缓说道:“这些年,为师体验了各行各业,做了各种各样的工作。我辗转于车迟的各大城市之间,感受着人间百态。”

  他只是简单地提及了一下,并未深入展开。或许,那些经历太过复杂,又或许,他觉得有些事情无需多言,只需自己默默体会。

  孙悟空点了点头,倒也没有继续追问。他深知师父的性格,若是不想说,再问也是徒劳。

  几人正欲再聊些什么,忽然,天空中传来一道悠长的龙吟之声。那声音如洪钟大吕,响彻云霄。

  他们纷纷走出殿外,只见一条白龙从天而降,气势磅礴。白龙身上,赫然站立着一道人,那人身姿挺拔,气质不凡。

  “大国师!”三清观中的其他道童纷纷出来,恭敬地行礼。

  唐三藏师徒也赶忙上前,齐声道:“大国师。”

  对他们来说,林楠是阔别五年未见之人。这五年里,林楠将他们留在车迟,还为他们各自安排了事情。然而,无论是唐三藏,还是猪八戒、沙悟净,都对林楠没有丝毫怨言。

  相反,猪八戒和沙悟净对林楠更加尊敬了。他们深知,林楠的安排定有其深意,在这五年里,他们也确实学到了许多东西。

  唐三藏自身对林楠的观感也有所不同。他内心深处,对林楠多了一份尊敬与理解。他明白,林楠所做的一切,或许都是为了他们好。

  唯有孙悟空,依旧保持着随性自然的性格。他笑着问道:“大国师,五年之期已至,我们是否可以离开车迟了?”

  林楠从小白龙敖玉身上落下,闻言点了点头,说道:“自然可以。”

  说着,林楠双手捏了个印诀,一道光芒瞬间绽放,将猪八戒和沙悟净都笼罩其中。刹那间,猪八戒和沙悟净身上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原来,他们在车迟这五年,一直处于被“封印”的状态。为了融入这里的生活,他们显化出来的形象都是人族,同时也无法使用法力。

首节上一节551/5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