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三十,科技立业 第24节

  “这位大哥,刚听你们说起耳语系统,我们就是卷耳智能科技的员工,现在正在做一个调研,能问你几个问题吗?”

  旁边的几个哥们那是一脸警惕,而刚才那男子毫不在乎的说道:“你问。”

  “你刚刚说扒拉奇景秘闻,你能做,别人不也能做吗?因为私人工作助理很厉害,扒拉全是它的功劳,如果大家都干这个,岂不是会卷的很厉害?”

  “哪行不卷呢?直播那么火,也不见得每个人都挣大钱了,一个行业注定只有20%的人能挣到养家的钱。发财的就更少了,金字塔形的,万分之一的人能发大财那就不错了。

  “更何况,工作助理只是助理,要干什么要扒拉哪些也得我告诉他呀,只要用心,总能做出特别的味道吸引用户。”

  这男子学历低?情商低?最起码从这会儿对话这几句纪弘没看出来,这思路不挺清晰的吗?比一般人不强多了?

  而且,这个应用推而广之,是可以汇集所有的自由职业者的做视频的、写资讯的、网络作家等等等等,有创意有思维的情况下,至少收集资料的工作变得简单了。

  这是让一部分自有职业的门槛降低了,以前很难做的,现在简单了增加了自有职业的数量和广度。

  纪弘点了点头,心里稍微有了点儿谱,高级的工具出现,是在促进相关行业发展的。

  而第二天跟苗文璐教授的一番交流,更是让纪弘更加坚定了这样的认知。

  “我们这几天做了一个调查,”苗文璐教授说道:“是关于自主创业的,你知道,最大的拦路虎是什么吗?

  “小微企业最大的成本,不是房租水电,至少河州这边的情况,在住宅也能作为企业注册地的情况下,房租成本很低,郊区甚至不到一千块钱一个月都能搞定。”

  “是用人成本?”纪弘大约猜到了。

  “是的。”苗文璐教授点头:“小微企业出问题,第一个外在表现就是拖延甚至拖欠工资。人资资源成本的减少,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是生路。

  “不要说裁员、岗位减少什么的,现今的经济条件下,只有活着才能有以后,智能化智慧化的工具对于小微企业的生存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的。”

  “那大企业呢?”纪弘问道:“如果工作效率提高了,相信很多的企业不会选择让员工多休息,更多的会选择裁人。”

  “这其实是同一个问题你没发现吗?创业门槛降低了,大企业裁员也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我把员工裁了,他要创业或者成为自由职业者,会不会对我公司的业务产生影响?”

  “别说没有,还真有,我们这几天就遇到了一个类似的情况,一家咨询公司换了耳语系统和工作助理,觉得不需要这么多人了,裁了一批员工。

  “你猜怎么着,一周都没过去,就三天,裁的这批员工就在公司隔壁新注册了一家同样业务的咨询公司你有了智能工具,工作简单了,把我裁了。我现在也有工具,我搞也简单呀,我就来抢你的业务。

  “这就是你说的,一个超级工具是成为资本收割的工具还是成为普惠全民的工具,那就看这个工具归谁所有,获取的难易程度怎么样。

  “现在它是属于全民的,那就谁也阻挡不了人们拿起它来武装自己。

  “当然,也有一些人,嚷嚷着自己的工作未来会被AI取代,但现实的问题是,如果AI真的要取代一部分人,你要先学会使用用AI这个工具,被淘汰的不就是你的同事了么?

  “但他就只会哀怨,也不去了解和学习,工作也从不思考,别人不给他安排他就啥也不会做的那类人,估计是会被淘汰和抛弃的。”

  纪弘点了点头,有了先进的工具,提高工作效率、自主创业、自由职业怎么走都好走,不会用的人那就没办法了。

  而且AI的使用真的够简单它的出现最核心的改变就是把繁琐复杂的工作变简单了,甚至农村老头老太太去学都没有压力,如果这都不愿意去学的话,谁都救不了。

  不去拥抱未来,就不要怪被时代所抛弃。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你就跟我说,AI工具归谁所有才是所有问题的核心。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问题,初中就讲了,我不可能不懂。

  “但,那都是课本上冷冰冰的文字,或者是别人经历过的历史。但这几天,我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对此又有了更加切实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

  说着的时候,苗文璐教授还略微有些激动:“纪弘,说实话,你去搞科技,真的屈才了。”

第44章 计划

  “什么叫搞科技屈才了?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懂不懂?”厨房里伸出一个脑袋,赫然是张明振教授。

  “我不就是感慨一句小弘的天赋吗,插什么嘴你,赶紧做你的鱼去!”

  苗文璐教授没好气儿这么说着,转头又看向纪弘和程荟俩人:

  “张教授鱼做的不错,我不太会杀鱼,今天就让他来。”

  张明振教授怔了怔,又悻悻的把头缩了回去,远远的纪弘甚至还听到了一声叹息。

  第一次看到这俩人这样的状态,纪弘差点儿没笑出声来,看看程荟,也是忍得很辛苦的样子,俩人对视了一眼,心里同时想道:这俩教授,私底下也挺有意思。

  ……

  “来,尝尝这鱼怎么样。”

  “嗯,好吃!”纪弘夹了一筷子,随口夸赞。

  “苗姨啊,我可跟你说,能让纪弘夸一句鱼好吃,那可是不简单的。他老家就在秋水湖旁边,早些年家里就养鱼,论做鱼的心得,他们那边全都是行家。”

  程荟也是适时地接口:“张教授这鱼做的,着实不一般。”

  “那可是,想当年我也是……”张教授并没有以往的严肃,熟悉了之后,纪弘甚至觉得他有些逗的属性。

  “得了哈你,给你搭个梯子,你还真要上天啊!”苗文璐教授白了他一眼:“赶紧吃饭。”

  ……

  “纪弘,摩尔科技兼容英伟达CUDA的方案被禁用了,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放下筷子,张明振教授也是问起了项目的事情:“智算中心的项目硬件马上就要到位,系统这一块儿也是要加紧的。”

  这本来应该是摩尔科技的活儿,但张明振知道,核心的东西一定还是卷耳智能提供的,正好纪弘现在就在家里,他就顺口问了一句。

  “我们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架构,摩尔科技正根据我这边提供的【流处理核心智慧调度服务API】进行开发,完成也就在近日,不会耽误进度的。”

  纪弘说着,还拿出了自己的手机打开了一页资料,张明振教授结借过一看:

  【架构名称:类思维模式的神经网络统一计算体系架构,中文简称:类思维运算架构】。

  【英文名称:Unified Computing Architecture for Neural Networks Based on Class Thinking Mode。】

  【英文简称:Class Thinking Computing Architecture,英文缩写:CTCA。】

  “类思维架构?CTCA?”张明振点了点头:“你们对性能有预期吗?”

  “智算中心采用的是摩尔科技的AI卡S4000,仅从规模上看,AI性能大约有4090的30%左右。

  “但毕竟S4000是专业的AI卡,直接搞了48G的超大显存和768GB/s的显存带宽,如果用CUDA架构,能发挥出4090显卡20%的水平就算高了。

  “我们的最低目标是,单卡性能超过4090的35%,片上互联之后,以千卡规模计,达到同等数量4090集群算力水平的一半左右。”

  张明振教授并没有很惊讶,以30%的硬件规模发挥出35%的性能水平,以卷耳智能科技的水平,他甚至觉得纪弘说的有点儿保守。

  至于千卡集群的整体算力,那会更加依赖于片间互联的综合调度了,这就更是智能调度的强势领域了。

  GPU智算中心张明振目前没有相关的行业数据。

  但从CPU超算的经验来看,两片CPU联合能发挥出2*70%的性能就算高的了,如果是一万片CPU联合,每片能发挥出的水平甚至不足30%。

  所以,超算的算力是有瓶颈的,会存在一个数字,达到这个数字之后,无论再怎么增加芯片,超算的整体性能都不会再提升,甚至还会有所下降。

  GPU智算中心应该也有类似的问题,能做到什么程度,调度算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硬件豆更加重要。

  “性能是可以的。”张明振教授一看纪弘这轻松的模样,就知道他肯定是按保守预计的,真实的性能还得落地了再看,也是接着问道:

  “我上次跟你说的那个关于教育行业人才培养类的模型……”

  “是这样的,等智算中心投入使用了,我们招募一批学生志愿者,然后利用……”

  纪弘把昨天跟赵东赫说的那些东西又跟张明振教授说了一遍,并说了赵东赫加入志愿者的事儿。

  “嗯,你的想法很好,现在确实很多学生压根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长,也不知道对自己的以后有什么规划,甚至上大学的时候为什么选现在的专业都说不清楚。

  “也不知道他们到底知道点儿啥,这样的教育培养模式肯定是有问题的。

  “结合AI模型,对他们进行综合测试并进行长期跟踪,根据每一个人的特点制定特定培养和考核计划……

  “如果这能成的话……”张明振教授已经在畅想未来的美好愿景了:“那我们的人才培养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

  “程荟,让他们爷俩在这谈技术,你跟我来,我跟你说点儿事儿。”

  在纪弘和张明振教授就智算中心的未来发展进行着规划和探讨的时候,苗文璐教授把程荟喊走了。

  ……

  “刚苗文璐教授喊你做什么?”回到家里,纪弘也是很好奇。

  “你猜?”

  “该不会想收你当学生吧?”

  “哇,老公,你真厉害!”程荟惊讶道:“河州大学准备开一个跨学科的硕士专业人工智能社会学,研究人工智能社会影响、伦理公平、未来社会、政策法规等等方向。

  【得到认可,思维前瞻性能力+0.1】

  声音响起的时候,纪弘还楞了一下,这也行?不过思维前瞻性怎么体现呢?自己现在也没啥感觉啊?

  随即又听程荟继续说道:“她说如果我愿意的话,可以给我一个她的自主特招名额,走委托培养模式的话,今年秋季就可以入学。”

  “你真对这个有兴趣啊?”纪弘看她兴奋的样子,也是提醒道:

  “不用考虑我跟你说的发声渠道的事情,这东西初期可能需要,但到后期,行业顶尖企业本身就会理所当然的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比如L3级别自动驾驶的相关标准,起草制定者就是工信部和华为公司。卷耳智能科技一定会成为AI领域的执牛耳者。”

  纪弘这段时间没少跟程荟说苗文璐智库政研室研究员身份的事儿,估计她是听进去了。

  “我是管理学专业,经济管理不分家的。至于说兴趣,现在在优客寰球做外贸也不是我的兴趣啊!

  “而且,你当时转行去学计算机是你的兴趣吗?你只是看计算机工资高吧?

  “兴趣都是后来才培养出来的,还惊喜的发现自己特别有天赋对不对?说不定我也是如此呢?”

  程荟笑道:“跟着苗文璐教授读研然后再读博,毕业了是有机会留在河州大学的。

  “智库、政研室什么的咱们先不想,我能一直研究我老公研发的AI对社会对经济的影响,想想也非常美妙呢!

  “还有你之前不是说要做一个行业前景分析指导创业的AI,这不也正好也能跟这个研究方向对上吗?

  “到时候,看谁能比得上我!我有一个老公,可抵千军!哼哼!”

  “那就试试吧。”

  纪弘点了点头,他知道,程荟之所以这样选择,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儿自己的因素。

  不过,她说的也对,不说政研室什么的,哪怕毕业了能留在河州大学,也确实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

  之前想着做个AI辅助她创业,目的也是想给她一个事业。

  而如果以后能成为一个教授的话,而且还是研究自己这边研发的AI的社会影响,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夫妻通力了,想想还真挺美妙。

  新书期求收藏求追读,尤其是周二的追读,对于新书后续推荐非常重要,明天的章节已经要记得来看哦,非常感谢!

第45章 思路一瞬间打开

  “我说我的大张总,风风火火的搬到我楼下,你至于吗?”

  第二天一大早,纪弘来到科创基地的办公楼,一进一楼大厅,就看到张建在大厅的访客沙发上坐着,还把CTCA的开发团队直接放到了这栋的六层卷耳智能科技是在七层。

  “类思维运算架构比较新颖,就算接口API是现成的,但是他们对理念的理解也会直接影响架构性能的发挥,这不离得近了更方便沟通吗?

  “而且,我把这一栋十一层都买下来了,无偿赠送给卷耳科技,只留一层给我们的CTCA团队使用,我够有诚意吧?”

  “有本事你把高铁站对面那两栋双子塔买下来,科创园区买一栋算什么?”

  纪弘能理解张建的忧虑,也理解他想把两家公司联系的更深的想法,而这种套交情的方式他也说不出个不是来。

  科创园区的写字楼是为初创企业准备的,每一层面积都不大,大约三百平左右,单价也不算贵,一万左右。

首节上一节24/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