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民宿,开局接待武松 第35节

  “才几分钟就开饭,不会给咱煮了泡面吧?”

  周若桐瞅了她一眼:

  “后悔跟来了?”

  “没,反正我在家也是自己做泡面,现在有人做好,我巴不得吃现成的呢。”

  说完,这丫头就疯婆子一样跑向了餐厅。

  “哇,炒面!”

  看到桌上油汪汪的炒面,葛荟荟很兴奋,抄起筷子尝了一口,然后扭头对走进来的周若桐说道:

  “好好吃,超级美味!若桐,你要吃不完就给我留着,可不能浪费。”

  周若桐拉开椅子坐下:

  “你昨晚不是刚制定了减肥计划吗?”

  “妈祖说我不算胖,不用减,啦啦啦,我要开动啦!”

  葛荟荟祖籍胡建,家里不管做什么都习惯请示妈祖。

  现在既然妈祖说不用减肥,那就可以敞开了吃。

  李裕端来两碗刚出锅的鸡蛋汤,又端来一盘撕好的烧鸡和一份爽口泡菜:

  “时间来不及,你俩先凑合吃吧,下午再做好吃的。”

  要是提前打个电话,中午就多做点烧茄子和红烧鸡块了。

  葛荟荟又扒拉一口炒面,脸上带着委屈:

  “我等会儿就得坐高铁回去,吃不到哇!”

  李裕:“……”

  你可真是千里送若桐啊!

  他又端来几样小菜,然后去外面忙活了。

  等两人吃过饭,把厨房收拾一下,李裕泡了壶茶水。

  倒茶时,他想到柜子里的玉佩比宋朝的银锭早了一千年,但新旧程度却差不多,于是旁敲侧击的问道:

  “那两块银锭有点新,你们咋鉴定的?”

  周若桐看了他一眼:

  “新旧并不是判定文物的根据,甚至连包浆、划痕、使用痕迹等等,在文物评判中,都只是起个参考作用。起关键作用的,是工艺手段、材料材质、工匠知识水平组成的时代特征,这才是判定文物的关键。”

  李裕一副虚心请教的架势:

  “那要找高人模仿着制作,不就可以造假了吗?”

  见他如此外行,葛荟荟笑出了猪叫声:

  “造不出来的,每个时代的材料都有特征,就拿银锭来说,汉朝的,隋唐的,宋朝的,明清的,里面所含的杂质都不一样,矿物质元素的比例也不尽相同,所以就算你仿制出纯度一样的银锭,只要用X光一照,是李逵还是李鬼,立马现出原形。”

  怪不得假文物只能骗到外行呢。

  李裕想到玉佩上没多少包浆,甚至绳子都还是半新的,又忍不住问道:

  “知乎上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要是能穿越到古代,那拿回来的东西算文物还是算仿制品?”

  很多外行人都问过周若桐这类问题,她笑着说道:

  “哪怕是刚出窑的瓷器,只要能拿回来,就是文物……文物的最大价值,是记录了某个时代的时间节点,而不是流传了多少年,我们考古专业,就是研究这些的。”

  说完,她打开手机,翻出一张照片。

  李裕一看,是一个簇新簇新的青铜盘,看起来像是刚做好的。

  “前几年殷墟住宅区一个坛子里发现的,刚做好的青铜盘放进坛子里,发生了地震,坛子倒扣在水中,陷在泥里,直到前几年才挖出来……现在去国家博物馆还能看到这几个盘子,在一群长满铜锈的青铜器堆里,新得跟显眼包似的。”

  葛荟荟对这种话题很感兴趣,刚要加入进去,突然看到道哥在门口朝自己挤眉弄眼,顿时想起人家俩要谈情说爱,自己还是别当电灯泡了。

  她拿着一个跳跳球嗖的往外一扔,开始陪道哥玩游戏。

  客厅里安静下来后,周若桐美眸一转:

  “铺垫了这么久,说吧,你朋友是不是又拿东西找你抵债了?”

  李裕:“!!!!!!!!!!!!!!!”

  周姑娘,你这么聪明,不怕以后嫁不出去吗?

  

  各位早上好!

第37章 周若桐:大伯,打钱!【求月票】

  跟聪明人打交道,果然没有秘密可言。

  李裕深吸一口气,稍稍斟酌一下语言,这才说道:

  “确实有一件,好像是汉代某位太傅的随身玉佩。”

  这下轮到周若桐惊讶了。

  汉代太傅的随身玉佩呀,这要拿到京城,大伯会高兴得鼻子冒泡吧?

  她也顾不上喝茶了:

  “我能先看看吗?你放心,最后不管你怎么处置,我都绝对保密,不会向外面透露半个字。”

  文物收藏家最怕藏品被人传出去。

  过去就有人被贼摸到家里,不仅抢走文物,还打断了腿,原因就是这人在酒桌上吹嘘了家里的藏品。

  民宿处在荒郊野岭,应该更怕被人惦记。

  李裕起身说道:

  “你稍等,我去拿一下。”

  他回到房间,用钥匙打开柜子,拿出了袁隗的随身玉佩。

  不知道卖给博物馆能换多少钱……李裕把贾诩送的玉璧往柜子深处放了放,锁好,这才拿着玉佩下楼。

  楼下客厅,周若桐翻出在博物馆里拍的汉代玉佩照片。

  有单独一个的,也有好几块拼凑成的组玉佩。

  可惜年代过于久远,这些玉佩不仅氧化严重,连绑着的绳子也完全腐朽。

  尤其是组玉佩,绝大部分都只剩几块零散的玉,组合方式只能靠现代人的模拟和想象来完成,很少能见到完整状态的。

  正想着,她看到李裕提着一套组玉佩下楼,居然有绳子,还能提溜在手中,明显很结实。

  天,这要真是汉朝的组玉佩,光这么完整,也有资格收进国家博物馆了。

  李裕从哪弄来的?

  周若桐脑海中思绪飞扬,完全没了往日的冷静和淡然。

  “周姑娘看,这能卖给博物馆吗?”

  把玉佩递过去,李裕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卖不出去就想办法再贷几十万,先把工程款筹到手。

  孙发财坑了王春喜一次,我可不能再坑他第二次。

  周若桐从包里拿出橡胶手套戴上,这才小心翼翼接过玉佩,认真观察起来。

  玉上没有古董玉常见的沁印,绳子也完好无损,没任何腐朽的痕迹,就这种成色,要去一般的古董店,绝对会被店主打出去。

  但从文物研究的角度上来说,这套组玉佩却是无价的。

  绑扎方式和绳结组合都很讲究,看起来跟艺术品一样,几块玉之间的关系,也很容易让人想到汉代流行的五德之说。

  “凡带必有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

  周若桐摩挲着玉佩,脑子里回想起《礼记玉藻》上的话,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明明这套组玉佩新得像现代人的装饰品,但不管雕刻手法还是挂绳的编织方式,都证明是实打实的汉朝文物。

  这个李裕,咋总能整出新的惊喜呢?

  她爱不释手的看了好几遍,平复一下心情,这才说道:

  “这套组玉佩确实是汉朝文物,但要收录进国家博物馆,还需要送到京城做一系列测试……李裕,你能授权我这么做吗?”

  周若桐很激动,要是能通过官方鉴定,那这套组玉佩,怕是会引起考古圈的轰动。

  一定要保守好秘密,可不能让李裕因此被骚扰和调查。

  否则他再有类似的文物,估计打死都不会再卖给博物馆了。

  “组玉佩?”

  李裕还没听说过这个名词呢。

  周若桐提着玉佩解释道:

  “这种由好几块玉组成的配饰,考古业内称为组玉佩。”

  李裕虽然对收录进博物馆很感兴趣,但他更想知道够不够弥补这次工程款的亏空。

  要是不能,那就得想办法让吕布多弄点金饼,或者别的东西了,否则入不敷出,这办事处还怎么运转?

  “要是卖给国家博物馆,能卖多少钱?”

  他这直白的问题,把沉浸在学术中的周若桐整不会了。

  “这个……我也说不上来,大概几十万是有的,不过得先回京城做测试,等测试结果出来,才能确定别的事情。”

  几十万?

  那差不多够填窟窿了。

  李裕想到这几天就得支付工程款,忍不住问了一句:

  “你什么时候动身?”

  “现在就出发……我先给你转十万块钱,算是押金,等测试结果出来,怎么处置由你决定。”

  这么有学术价值的宝物,周若桐恨不得立刻飞到京城去。

  她拿起手机,先给李裕转了十万块钱,又买了两张去京城的高铁票。

  选定商务座,下单付款。

  等待出票时,周若桐看了眼正在院子里逗道哥玩耍的葛荟荟,这丫头把自己送到殷州,现在又轮到自己送她回京了。

  主打一个姐妹情深。

  李裕收到押金,好奇的问道:

  “我以后要是寻摸到更好的东西,也能通过你卖给国家博物馆吗?”

  周若桐轻轻摇了摇头:

首节上一节35/5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