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谓的保护者无力保护他们时,难民们必然会产生暴动。
这也是对反抗者的严厉警告,让所有人都明白与文明世界为敌的下场。”
蒙德马利元帅听后,嘴角浮现出残忍的弧度,那双鹰隼般的眼睛闪烁着冷酷的光芒。
他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作战地图,用戴着白手套的手指重重敲击在纳维亚山脉的位置,声音如同寒冰般刺骨。
“传我命令第一、第三飞艇编队即刻装满燃烧弹升空,我要看到整条迁徙路线都化为火海!
让那些刁民让他们用血肉之躯来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文明力量!
让这些被露西亚野蛮人所蒙蔽的贱民们永远记住与文明世界为敌的下场,就是被帝国的铁与火彻底净化!”
第549章 独立航空师
轰隆隆
六艘满载着致命的燃烧弹与轰炸机的银灰色军用飞艇缓缓升空。
螺旋桨卷起的狂风中,飞艇编队分为两组呈楔形队列向北方飞去。
随着高度上升,投下的阴影逐渐笼罩了整个城市。
地面上,士兵们仰头注视着这些即将执行轰炸任务的空中巨兽,引擎的轰鸣声在群山间回荡,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毁灭性打击。
飞艇编队很快消失在北方的天际线上,只留下渐渐远去的引擎声和城市上空飘散的煤烟。
不一会儿,六艘飞艇就来到了皑皑白雪覆盖的山林上空。
仅是三个小时,这些钢铁巨兽就跨越了近两百公里,引擎的轰鸣声震碎了山间的寂静,惊醒了无数在洞穴中冬眠的野生动物。
随着飞艇继续向北飞行,眼看再过五、六个小时就将看到地面的迁徙队伍。
然而就在此时,下方一座被飞艇阴影笼罩的山峰上,一处看似普通的“积雪”突然微微颤动。
这个细微的动作混杂在呼啸的风雪中,转瞬即逝,完全没能引起飞艇上任何人的注意。
待六艘飞艇的轰鸣声渐渐远去,消失在北方的天际线后,那座被阴影笼罩的山峰上突然传来积雪崩塌的声响。
只见一台通体银灰色的巨蟒机魂缓缓从数米厚的雪层中钻出,线型的外壳上还挂着晶莹的冰凌。
猩红的机械眼闪烁着危险的光芒,冰冷地目送着飞艇编队离去的方向。
......
纳维亚山中部,卑尔根市。
这座依山而建的城市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群山环抱的山谷之中,作为联接山区与外界的交通枢纽之一,承担着至关重要的物流中转功能。
一条宽阔的山间公路从城市中心蜿蜒向东,穿越险峻的峡湾和冰川。
最终与纳维亚山东侧的瑞德哥尔摩地区交通网络相连,形成了一条贯穿东西的交通大动脉。
可以说,正是历任挪瑞芬大公高瞻远瞩的基础设施建设理念,才使得这些原本偏远的山区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
他们深知,再优越的地理位置无论是深水良港还是战略要冲。
若没有完善的道路网络、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和高效的物流体系作为支撑,也难以让整个国家真正繁荣起来。
而此刻卑尔根市郊,一座山地指挥部作为林恩的临时战区司令部就设置在这里。
作战指挥室里,参谋们围着巨大的沙盘激烈讨论。
通讯兵们不断接听着来自各迁徙队伍的无线电报告,文职人员则在紧张地更新着人员统计表格。
林恩站在沙盘前,眉头紧锁地审视着各条迁徙路线的实时情况。
与军队的快速机动不同,组织上百万平民的迁徙简直就像在下一盘多维度的巨型棋局。
老人和儿童的移动速度、孕妇的特殊需求、沿途补给站的物资分配、恶劣天气的应对方案,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确计算。
“必须重新调整第三纵队的行进序列,把老人和孩子安排在队伍中间,让青壮年负责开路和断后。
通知医疗队增派雪橇救护车,这个路段的海拔变化容易引发高原反应。”
整个司令部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深知:稍有差池,就可能让整支迁徙队伍陷入困境。
这种大规模的平民转移,不仅考验着指挥官的统筹能力,更是对临时政府组织能力的严峻挑战。
一个不好就会在迁徙队伍中爆发出大规模的暴动。
而这时指挥室内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一名通讯兵面前的轻骑兵机魂闪烁着刺目的红光,面板上骤然跳出一行鲜红的警告信息。
通讯兵见后脸色一变,赶紧向林恩汇报道:“指挥员,F-11-23区域发现敌军六艘飞艇,正高速度向北飞行!”
林恩闻言瞳孔骤然收缩,他一个箭步冲到沙盘前,手指精准地锁定坐标位置。
当看到飞艇距离最近的迁徙队伍仅有不足六百公里时,他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果然是狗改不了吃屎,我就不该对沉溺在殖民时代血腥荣光里的日不落帝国军队抱有什么期待。”
而他身旁的阿列谢克听后脸色一惊,也意识到了什么:“您是说,敌军飞艇编队的任务难道是轰炸那些平民迁徙队伍?!
这完全违反了国际公约!”
林恩冷笑着说道:“在他们眼中,这些平民不过是‘未开化的野蛮人’罢了,当然不会受国际公约保护。
看看他们在远南殖民地的所作所为区区几百人的驻军,就敢对数百万原住民肆意屠杀。
现在,他们显然把同样的殖民者思维带到了这里。”
林恩重重的敲到在沙盘上:“但这次他们打错了算盘。
我们要用这场战争教会他们一个真理当刽子手举起屠刀时,就要做好被利刃反噬的准备。
每一滴平民的鲜血,都将用十倍的血债来偿还。
我们要让这些披着文明外衣的屠夫们永远记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应该被任人宰割!”
整个指挥部顿时沸腾起来,参谋们紧握拳头,通讯兵们咬牙切齿,所有人都恨不得立即冲上前线与敌军拼命。
然而林恩却在这片愤怒的浪潮中保持着可怕的冷静,他转向一名通讯员,沉稳的下令道。
“立即传令独立航空师全体升空,向他们传达我唯一的作战要求:
六艘飞艇、所有战机、所有机组成员全部歼灭,一个不留!”
林恩的命令以闪电般的速度传达到了战区司令部直辖的独立航空师。
在纳维亚山东侧五十公里的冻土平原上,一处新建不久、规模庞大的空军基地突然活跃起来。
随着警报声划破长空,三艘钢铁巨兽在蒸汽涡轮的轰鸣声中缓缓升空。
其中打头的是两艘飞鲨级重型战斗飞艇。
它们庞大的身躯比国际联盟军的常规轻型飞艇足足大出一倍有余。
橘黄色的艇身上喷涂着狰狞的鲨鱼头图案,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每艘飞艇的腹部机库中都满载着100架蜂鸟III型制空战斗机。
而最令人胆寒的是它们背部安装的三联装203毫米口径舰炮,黑洞洞的炮口直指苍穹。
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它们后方的“女王之剑号”,这架“士”字形的空中堡垒机,体积甚至超过了前两艘飞艇的总和。
“机翼”表面布满了一门门炮台,宛如一座漂浮在空中的死亡要塞。
黄铜管道将澎湃的能量输送至炼金炉膛,喷发出炽热的尾焰,以惊人的速度向山区方向疾驰而去。
三艘钢铁巨兽以及装载的三百多架战斗机便是独立航空师所有的空战力量,此行的目标只有一个:
让来犯的敌军空军有来无回,在这片雪域上空书写一场完美的歼灭战。
第550章 空中猎杀
纳维亚山区南部,尖锐的破空声骤然划破天际。
就见一架侦察机涂着布里塔尼亚皇家空军标识的“蚊式”侦察机从云层中俯冲而下。
飞行员透过座舱玻璃清晰地看到下方的景象。
蜿蜒的山间公路上,数以万计的平民正与机械驮马组成迁徙队伍缓慢前行,宛如一条金属与血肉交织的长龙。
飞行员立即按下操纵杆上的快门按钮,机载相机发出清脆的咔嚓声,将这幅画面永久定格。
完成侦察任务后拉起操纵杆一个回旋便开始返航。
而就在距离他头顶两千米的厚重云层中,独立航空师的三艘钢铁巨兽正以战斗阵型全速飞行,侦察机的一举一动都清晰可见。
女王之剑号的指挥大厅中,一名参谋立即向舰长汇报道:“指挥员,确认是布里塔尼亚的蚊式MK-II型高速侦察机。
根据其航程计算,母艇编队应该就在三百至六百公里范围内的空域!
而且敌军的六艘飞艇极有可能维持在15000米左右的中空高度。
这个‘友好’高度层既能保证侦察机有足够的安全飞行时间执行地面侦察任务,又能为战斗机编队提供必要的作战半径。”
舰长听后顿时露出嗜血的笑容:“布里塔尼亚皇家空军?
很好!
第一战就能拿他们的精锐开刀!”
他转身对着通讯台厉声下令道:“全体注意,立即执行猎杀指令让这些皇家空军的少爷们连求救信号都发不出去!”
紧接着舰长又将一系列命令发布,整个作战体系立即高效运转起来。
两艘飞鲨级重型战斗飞艇迅速爬升至三万米高空,如同展翅的猛禽般展开扇形搜索阵型。
数百架蜂鸟战斗机整齐排列在弹射轨道上,飞行员们已经系好安全带,随时准备出击。
女王之剑号的巨型火控雷达无声地旋转着,全频段扫描着高度两万米之下,方圆两百公里的空域。
整个独立航空师保持着绝对的无线电静默,就像一群潜伏在云层中的掠食者,等待着给予猎物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
在这个世界的飞艇空战中,雷达不能说是聊胜于无吧,但也只能说毫无作用。
得益于这个世界独特的蒸汽核心黑科技,现代飞艇能够攀升至三万至四万米的极限高度进行作战。
但这个高度的恶劣空域环境,完全超出了常规雷达的探测极限。
目前各国军队主流的真空管电子雷达技术,其地面最大垂直探测高度仅能达到18000米。
即便是亚美利加联邦最新研发的晶体管雷达系统这项刚刚触及冷战边缘的技术突破从地面向空中的垂直有效探测范围也不过25000米。
这种技术局限直接影响了整个空战形态,让“高打低,打傻逼”这句话展现的淋漓尽致。
飞艇在常规巡航状态下,通常会将飞行高度控制在20000米以下。
这个高度区间的大气密度能够为螺旋桨提供足够的推进效率,确保飞艇维持最佳航速。
一旦超过这个临界高度,随着大气愈发稀薄,螺旋桨的推进效率会急剧下降,导致最大航速降低。
然而在准备接敌作战时,通常都会保持三万到四万米的高度进行“隐蔽”,
这个高度层能有效规避敌方雷达探测,形成“高打低,打傻逼”的绝对战术优势。
而这又影响到了螺旋桨飞机作战的方式。
在30000-40000米的极高空域,稀薄的大气使螺旋桨效率骤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