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村民只能获得微薄工钱,但相比过去受到的压榨已是天壤之别。
各村很快热火朝天地建起了小作坊,村民们将粮食、兽皮、木材、草药等山货加工后,等着新“山贼”派人来收货。
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山贼”不仅用加工好的面粉支付工钱,报酬还出奇地丰厚。
干一天的活能领到两天的口粮,每周还额外发放一斤肉。
更让村民们摸不着头脑的是,这伙人居然还主动调解村里的纠纷,处理打架偷盗等琐事,俨然成了村里的“青天大老爷”。
新山贼这种诡异的做派让这些常年生活于封闭山区,见识不多的山民们心里也忍不住嘀咕了起来。
哪个正经的山贼不安安分分的去抢劫,反倒给村民们发福利?
这到底算是哪门子的山贼?
但想不通归想不通,对自己来说总是件大好事,村民们也就不再多计较,反正人家发工钱不是?
一个月后,三处新根据地周边的山贼势力和采邑骑士们终于发现了邻居的更替,他们立即派出探子前来摸底。
很快就得知是一个名为“高尔加索林业贸易公司”的势力所为。
看到这群新来的家伙竟然组织村民发展本地手工业,大批量收购山货顿时,心里顿时一阵了然。
相比这些眼界封闭的村民,他们当即就意识到这可能是山外边的哪个公司在运作。
在他们看来,新邻居用微不足道的粮食换取村民帮自己干活。
转手将这些山货卖到山外就能获得十倍以上的暴利,这种商业手段可比单纯的收人头税高明多了。
自认为搞清楚对方的底细后,那些山贼立即就没了兴趣。
他们本就胸无大志,只满足于窝在山里当个土皇帝,靠着收取人头税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
若是真有野心,以他们职业阶的实力,早在几年前沙皇政权垮台时就会趁机出去闯荡了,哪还会在这穷山沟里混日子。
而那些采邑骑士得知后,却是纷纷派人联络根据地的战士们,表示这种好生意他们也想要参一脚。
战士们索性也就顺水推舟的答应了,山货的利润他们拿七成,采邑骑士拿三成,但有一个附加条件。
参与者辖区内的各个村子己方必须派遣人手监督。
对于分成比例,采邑骑士们并无异议,毕竟销售渠道掌握在人家手中。
然而后续的条件却让他们大为震惊。
按照要求,每个村子都需要派驻监督人员,这意味着至少要调动上千人力。
这个规模远超商业运作的常规需求,完全就是在糟蹋人力资源。
采邑骑士们不禁困惑了起来。
只是卖个山货就要让一千多员工进山,这特么的是什么公司?
随后战士们又赶紧一阵解释。
说自己的公司已在高尔加索山脉建立了培训基地,选址就是之前攻占的某个大型山寨。
至于雇佣条件,每月支付39卢布(约合20美元)并包食宿,对当地村民来说已是相当优厚的待遇。
采邑骑士们听完后不禁嘴角直抽搐,不愧是山外边来的黑心资本家。
随便给点残渣边角料就能让一群山民都感恩戴德,同时又收获了大量廉价甚至是免费的劳动力,真是特么的黑。
就这样,三处新根据地光明正大地在采邑骑士们的眼皮底下开始发展。
与此同时,大批来自中枢地区的干部以“生产监理”的名义,顺利进驻到五名采邑骑士管辖下的各个山村中。
第472章 大选年
又是一个多月过去,高尔加索山区的寒冬到来,十二月的天空飘落着密集的鹅毛大雪。
但新根据地的村民们仍在新建的作坊里忙碌不息,热火朝天的景象与户外的凛冽寒意形成鲜明对比。
与此同时,周边的骑士老爷们也收到了第一个月的分红人均三千三百卢布。
这笔远超预期的收入令他们狂喜不已,纷纷感叹从未有过如此轻松的赚钱方式。
在亚美利加新弧市,这笔钱或许仅相当于白领精英或经营尚可的小企业主收入。
但对露西亚共和国尤其是这些偏远山区的地主老财而言,已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过去,他们主要依赖地租、高利贷维生,偶尔贩卖山货也因中间商压价而利润微薄,只能赚个辛苦钱。
如今就只用躺在家里等着分红,便比往日多出一千余卢布的收入。
就在骑士老爷们沉浸在分红带来的喜悦中时,高尔加索根据地已悄然展开行动。
以雷霆之势一举剿灭了蟠踞在周边的五股大型山贼势力,将山贼控制下的近十万人口尽数纳入管辖范围。
直到704年1月中旬,这些骑士老爷们才陆续发现又有五位“邻居”消失了。
起初他们惊疑不定,但很快根据地的战士们就前来解释。
这些山贼因眼红公司的丰厚收益,竟不自量力地企图动手劫掠,所以公司直接出手将其剿灭。
听到这种说辞后,骑士们顿时放下心来,转而对这些山贼极尽嘲讽了起来。
“果然是些上不得台面的莽夫!”
“只会靠打家劫舍过活的蠢货,活该一辈子蹲在山沟里当土匪!”
“连正经生意都不会做,死了也是活该!”
这些骑士言语间尽是居高临下的嘲讽,仿佛早已忘记自己也属于是靠盘剥山民过活的封建残余旧势力。
而只是半个月后,二月初的寒风依旧凛冽,高尔加索根据地的行动却比寒冬更加迅猛。
就在骑士老爷们还沉浸在分红带来的喜悦中时,根据地已经对三名采邑骑士的山寨发动了突袭。
讽刺的是,这些顶着骑士头衔的地主老财,实力竟还不如之前被剿灭的山贼。
至少那些山贼头目还达到了职业阶的水准,而这几个所谓的“骑士”手下只有几个见习阶心腹。
三场战斗都毫无悬念,战士们轻松攻入山寨,将这三个作威作福的地主老财以及其狗腿子全部生擒活捉。
他们很快就被押送到“诉苦大会”上,接受山民们的审判。
而更讽刺的是,其他采邑骑士对此竟浑然不觉,依旧在盘算着这个月的分红收益。
实际上,根据地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之前剿灭八伙山贼并接收其地盘后,就让那三个倒霉蛋的领地完全被根据地包围。
他们与其他采邑骑士的势力范围彻底割裂,成了三座与世隔绝的“孤岛”。
在林恩他们严密的封锁下,即便出现最坏的情况。
其他采邑骑士想要得知这三人已经命丧黄泉的消息,至少也要等到三四个月之后。
于是随着新一轮集体春耕和道路修建工程的启动,新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工作终于全面铺开。
与此同时,又一批采邑骑士听闻一个山外边来的“高尔加索林业贸易公司”剿灭周边山贼的消息,纷纷前来寻求合作机会。
根据地继续沿用既定的扩张策略。
先是与骑士们签订看似互利的商业合同,随后向各村派遣监理人员,接着找借口剿灭接壤的山贼并接收地盘对部分骑士领地实施分割包围。
最后以雷霆手段消灭被孤立的骑士势力,并严格封锁消息。
这套流程虽然扩张速度相对缓慢,但却能保持低调隐蔽不让根据地真实的情况暴露。
就像一只耐心的蜘蛛,根据地正悄无声息地编织着它的势力网络,将一块块原本属于山贼或采邑骑士的地盘逐步收入囊中。
就在高尔加索山区那些开心数着钱的骑士老爷们突然遭遇灭顶之灾的同时,大洋彼岸的亚美利加联邦也迎来了政治风云变幻的时刻。
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年让联邦政坛的各路势力都活跃了起来。
按照亚美利加的政治传统,总统任期每届四年,若无重大变故,通常都能顺利连任两届。
不过上一任哈丁和他老婆追寻“真爱”去了,总统死亡,时任副总统的柯立文依据宪法紧急条例继任总统之位。
而按照规定,柯立文的任期也只能延续哈丁剩余的执政时间。
当时哈丁遇难时正处于第二届任期的第一年,这意味着今年是柯立文总统执政的最后一年。
政坛也因此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权力更迭积极布局。
亚美利加联邦的大选氛围已如火如荼地席卷全国。
在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西装革履的政客们站在临时搭建的演讲台上,挥舞着精心准备的演讲稿,声嘶力竭地向围观民众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们或慷慨激昂地承诺改革,或信誓旦旦地保证繁荣,竭尽全力争取每一张可能的选票。
与此同时,在那些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豪华别墅和私人会所里,一场场更为隐秘的政治游说正在上演。
名流云集的沙龙中,政客们端着香槟,穿梭于各界富豪和社会精英之间。
他们压低声音,以最得体的微笑和最诚恳的姿态,向这些掌握着社会资源的权贵们寻求支持。
每一句看似随意的寒暄背后,都可能暗藏着不可言说的政治交易。
而新弧市州长办公室中,林恩也和加洛德讨论着大选的事情。
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办公桌上,映照着两人严肃的神情。
“作为州长,你这四年来在加美尔州的政绩确实堪称完美。
但若想在总统竞选中打出‘推广加美尔州模式’的旗号,恐怕还是不太妥当。”
加洛德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苦笑着回应道:“我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
可要是换成‘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经济过热风险’这样的竞选口号...恐怕连党内初选的第一轮都撑不过去。”
第473章 竞选与州长
办公室里一时陷入了沉默,只剩下墙上的挂钟发出规律的滴答声。
两人都清楚,在这个自由的国度,过于务实的政策主张往往难以赢得选民的热情支持。
往往只在灾难来临后,有了切肤之痛的民众才会转而去支持那些务实的政策与口号。
如今亚美利加联邦股票期货市场的热潮已酵了整整三年时间。
现在到处都是狂热的投机氛围证券交易所人满为患,连擦鞋童都在讨论股票行情。
银行信贷疯狂扩张,普通市民纷纷抵押房产投身股市。
工厂主们将生产资金抽去炒股,实业投资反而被冷落。
报纸上充斥着“永久繁荣”的论调,经济学家们信誓旦旦地宣称“新时代已经到来”。
在股市泡沫持续膨胀的同时,实体经济领域也陷入了非理性的扩张狂潮。
企业主们争相向银行举借巨额贷款,并非为了提升生产效率,而是通过盲目扩大产业规模来推高公司股价。
这种本末倒置的经营策略导致了一个荒谬的现象:股东们最关心的不再是工厂的实际产出,而是股票行情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
“现在这年头,谁他妈还犯傻天天盯着生产线?盯着大盘走势就够了!”交易所里,这样的论调此起彼伏。
确实,当股市单日涨幅就能轻松超越工厂一个月的利润时,那些仍然坚持专注实业生产的人,反而被投机者们讥讽为“不懂变通的老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