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前线一营和二营分别遭到敌军营级单位的迂回包抄,正面据点守军也同步发起冲锋。
这一下子就使得两个主力营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他们不仅无力回援指挥部,反而还面临着后续敌军整团兵力解决了团指挥部后,对他们实施二次合围的致命威胁。
除此之外,怀尔斯这个防守方总指挥官,竟然还亲自率领一个营孤军深入敌后。
在增援部队必经之路上设下伏击圈,成功阻击了前来驰援的装甲六团!
导演部的高级军官们对这种经典的“分割包围”战术并不陌生。
装甲五团位于战线突出部,怀尔斯这个老兵见后直接选择集中优势兵力后,分割包围歼敌战术也很正常。
但令所有将官震惊的是,防守方竟然能够打出如此精密的战术配合。
要知道,分割包围这种战术,需要多支部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保持精确协同,通常只有经过长期磨合的精锐部队才能驾驭。
任何一支穿插分队的提前或是迟滞,都会给被分割成三股的装甲五团部队创造重新汇合突围的机会。
然后眼前的精密战术配合,竟是由一支士气低迷、新兵占比超过一半的部队完美执行的。
而更让他们震惊的是防守方指挥官怀尔斯的大胆冒险。
指挥官孤军深入敌后阻击援军,很容易就被敌军给包了饺子全军覆没,到时候防守方将第二次失去指挥官再次陷入各部各自为战的状态,很容易就让本就恶劣的局势彻底崩盘。
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支装甲一师一群军官眼中防守方多出来的阻击营部队。
竟然是怀尔斯铤而走险,从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各防守阵地中抽调出来的!
这意味怀尔斯在实施这次阻击行动时,已经将前线各处的防御力量削弱到了极限。
安娜斯塔西亚总览战场全局态势,不禁皱眉道:“怀尔斯这一步棋走得太险了,即便能成功端掉装甲五团的指挥部,进攻方也很快就会发现守军兵力异常。
一旦他们抓住这个破绽发动全线强攻,被抽调了兵力的防线很可能被撕开缺口,进而引发雪崩式的全线崩溃。”
林恩闻言只是叹息着点评道:“但怀尔斯也别无选择。
若不冒险争取这场提振士气的局部胜利,防守部队的士气会先一步的崩溃。
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拼死一搏。
这就是他必须亲自率领阻击营深入敌后的原因。
如此关键的任务,在当前低迷的士气状态下,若交给其他指挥官执行。
很可能因指挥失误导致装甲六团突破阻击,及时驰援五团,使整个计划功亏一篑!”
这时斯林齐忽然转身,对十几名国防军高级军官冷笑道。
“这就是你们之前都瞧不上眼的对手!
一支半数以上都是新兵的部队,竟能打出如此完美的分割包围战术!
你们和装甲一师那些家伙一样,看到对方的表现就大惊失色,但我却丝毫不感到意外。
你们是不是都忘记了,国防军也才仅成立两年,论年纪也只比对方大上半年!
而国防军唯一的优势,也只不过是多参加了几场模拟演练。
怎么?
只允许你们在实战中进步,就不准人家在三天内快速适应战场节奏?”
这十几名国防军高级军官在斯林齐的训斥下噤若寒蝉。
他们此前和装甲一团一样,都对高尔加索方面军颇有些看不上眼的意思,甚至认为这只是一支不堪一击的民兵武装而已。
然而此刻,这支被他们轻视的部队用教科书般的战术表现,给了这些军官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榕树空间模拟战场中,虽然也是真刀真枪的在拼杀,没有丝毫的水分,但也并不是真的就和真实战场一样了。
比如说士气、心理等能够影响战局的关键因素。
虽然战斗是实打实的激烈对抗,但士兵们明确知晓这并非真实的生死之战,这种认知带来了独特的战场心理状态。
即便遭遇指挥部被端、面对空地一体化的猛烈火力打击导致防守方整体士气低迷。
但这种士气低迷,也仅限于心里紧张,作战有些消极,频繁的出现一些低级失误而已。
然而所有战士都始终保持着惊人的纪律性。
迄今为止,哪怕是形势再怎么艰难危急,整支部队未出现一个逃兵,士兵们严格执行每一条命令,包括近乎自杀的任务。
若在真实战场,如此恶劣战局,对一群新兵来说,估计早已引发大规模溃逃了。
这种反常现象源于“不会真正死亡”,使士兵们能够克服本能恐惧。
这一点林恩也从没有否认过,毕竟突然把一群新兵蛋子丢到这种恶劣的战场环境中,怕死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必过于苛责。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经过短短三天残酷战斗的洗礼,大量新兵在猛烈炮火的逼迫下迅速完成了从平民到真正战士的蜕变。
这种快速适应能力展现了人类在极端压力下的惊人潜力,也印证了“战场是最好的军校”这句话。
再加上每个连级单位都配备了数台“轻骑兵机魂”作为战场通讯系统,为分割包围战术的实施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使这支士气低迷、新兵过半的部队竟然打出堪比精锐的精密战术配合。
接下来的战局,也如众人预料的那般。
两个小时后,装甲五团指挥部虽然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在兵力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既未能成功突围,也未能等到援军支援。
鲍里斯在成功攻占五团指挥部后,甚至来不及进行战场清理,仅快速补充了部分轻武器和弹药,便立即率部火速驰援前线二营战场。
怀尔斯这次异常冒险的计划,当然不是只为了端掉一个团指挥部,而是要彻底歼灭整个装甲五团!
否则要是只为干掉敌军的一个营,他干嘛要冒那么大的风险亲自率领阻击部队深入敌后?
第453章 重振士气
之后的战局发展呈现出了“各个击破”的态势。
一营和二营虽然腹背受敌,但由于敌方兵力优势并不明显,仍能勉强维持防线固守待援。
然而当鲍里斯率领整编一团主力部队赶到战场后,战况立即发生了转变。
二营在优势兵力的猛攻下仅坚持不到一小时就全军覆没。
鲍里斯立即展现出高效的战场指挥能力,在简单清点伤亡后,立即率领剩余部队转战一营战场。
同样的情况又重演,一营也在一个小时内被彻底歼灭。
至此,装甲五团作为建制单位已不复存在,标识着防守方这场精心策划的歼灭战取得完全胜利。
但防守方也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参战的三千四百名士兵中,战后仅有不到三分之二的人员仍具备战斗能力,伤亡总数高达一千三百余人。
尽管在三处主要战场都保持着五比一的绝对兵力优势,但装甲一师的王牌称号也不是浪得虚名。
全团顽强抵抗战至最后一人,也让防守方损失惨重。
而此时敌后阻击战场的情况同样也有些凄惨,怀尔斯率领的阻击营经过惨烈战斗后,仅剩一百余人仍具备战斗能力。
这支疲惫之师甚至来不及休整早在两小时前,装甲六团就已撤退。
怀尔斯一边游击骚扰,一边沿途布设地雷、爆破陷阱等障碍,竭尽全力迟滞装甲六团的推进速度。
这场实力悬殊的阻击战一直持续到一团指挥部全军覆没,装甲六团终于收到五团团长阵亡前的最后战报,随即停止前进并开始有序撤退。
虽然此时一营和二营仍在顽强坚守,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在怀尔斯拼了命的拦截下,等装甲六团赶到战场,估计两个营的坟头草都三丈高了。
而怀尔斯立即率领残部马不停蹄地转战其他防守阵地,继续投入新的战斗。
同时,装甲一师指挥部在判明战场形势后,也当即发电命令战甲六团放弃增援立即从侧翼包抄战线突出部两翼的敌军防守阵地。
此时进攻方已经察觉守军兵力异常,其他方向的部队在两个小时前就已经发起了全线猛攻。
防守方各阵地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短短两小时内就有三处阵地相继失守。
然而剩余阵地的战士们依然咬紧牙关坚守阵地他们已获知己方成功包围敌军整整一个团,全歼只是时间问题。
当装甲五团指挥部被攻克的捷报传遍全军时,战局出现了戏剧性转折。
这个来之不易的胜利消息如同一剂强效兴奋剂,让原本苦苦支撑的守军士气大振。
战士们突然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以高涨的斗志与进攻方展开更加激烈的厮杀。
原本岌岌可危、随时可能崩溃的防线竟然奇迹般地稳住了。
着装甲五团剩余的两个营被逐一歼灭,接连传来的捷报让守军士气持续高涨。
当后方围歼部队完成作战任务后,立即分兵驰援各处阵地。
有了这支生力军的加入,使得整个防线彻底稳固下来。
导演部大厅内,全程关注着战局变化的林恩也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
之前,防守方的士兵们虽然不会出现逃兵现象,也会去严格执行指挥官的任何命令。
但执行过程如同应付差事般消极被动,就像是小学生完成作业一样机械地执行着每项指令。
然而当装甲五团被歼灭的捷报传遍全军后,整个部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士兵们开始主动发挥战斗积极性,部分阵地甚至组织战斗小组实施夜间袭扰,全军战术执行力显著提升。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此前战士们心中普遍都存在畏战心理,认为一支精锐的正规军装甲部队不是他们能够战胜的。
但当战士们亲眼见证了敌军也会失败、也会死亡的事实后,猛然意识到对面的那些坦克、大炮、飞机好像也没有那么可怕。
一下子,全军上下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战斗热情,一位位战士都开始主动去思考克敌制胜的方法。
然而,接下来的战斗中,装甲一师在五团全军覆没后,似是也被彻底的打醒了,终于不再对防守方抱有轻视心理,开始认真研究战术策略。
演习第三天的午夜,进攻方突然全线撤回己方阵地,停止了此前的盲目强攻。
待到第四天拂晓时分,他们重新发起攻势时,战术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装甲一师仅选择六处防守阵地作为主攻方向。
其余战场则是抽调少量的步兵分队,增援这六处阵地,意图集中优势兵力先攻克要地形成突出部。
战线突出部这个东西,对防守方而言可以实施“包饺子”的战术。
但同样的,对进攻方来说,也可以自战线突出部出击,包抄敌方邻近阵地的侧翼,形成局部的以多打少。
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防守方本就处于兵力劣势的情况。
怀尔斯根本就不敢分兵去支援那六处阵地,否则其他战场的敌军很有可能会趁虚而入。
但若不支援,又恐突出部形成后被各个击破,这种战术困境让防守方的处境愈发艰难。
导演部大厅中,林恩见状也不禁摇头:“终究是硬实力不够,哪怕局部胜利扭转了全军士气也终究要在全局面临失败。”
这是硬实力的差距,不是战术层面的优势能够抵消的。
装甲一师凭借其雄厚的硬实力基础,即便在战术层面遭遇局部失利,仍能在战略全局保持绝对优势。
而防守方只能去通过赌博式的冒险战术以求挽回些许颓势,成功了才能继续打下去,失败了就直接玩完。
但就算怀尔斯这次冒险成功了,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可依旧无法摆脱现在的两难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