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支仅剩八十余人的伞兵连被鲍里斯一个团的兵力重重包围,但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因为这支伞兵部队确实具备改变整个战局的实力。
这支精锐部队的连长和指导员都是职业阶超凡者,其余官兵也均为见习阶超凡者。
他们的单兵作战装备也堪称豪华,每人配备一把射程达1200米的次元抬枪与一把加长弹匣微型冲锋枪。
此外,全连还装备有二十门毒风迫击炮和二十挺六管鼠特林旋转机枪。
面对如此豪华的装备配置和超凡者组成的精锐部队,鲍里斯是一刻都不敢大意。
一个不小心,就会让这支特种部队突破一团封锁,对前线阵地实施致命打击。
鲍里斯在看到怀尔斯的指令后,立即便明白了对方的战略意图。
橡木村以西区域属于战场大后方的纵深地带,在模拟战场环境下并无根据地群众需要保护,即便放任伞兵连活动也无关紧要。
真正的战略关键点在于牢牢控制东侧通往前线防区的战略要道。
绝不能让这支精锐伞兵部队渗透进入前线的三个防区。
霎时间,模拟战场中的进攻方部队立即便感受到自己的对手好似变的灵活了起来。
先前在三团、四团防区仍激烈交火的23、31、43、47、49、51六处前沿阵地,此刻竟在怀尔斯统一指挥下果断撤退,都不带犹豫的。
这种违背常理的情况让进攻方部队也是一阵惊疑不定,立即停止推进,紧急调派侦察机确认敌情。
可很快,空中侦察显示23、31、43、47、49、51六处阵地的部队确实已经撤退了,连个人影子都看不到。
但进攻方仍不敢贸然推进,实在是昨天那场“手榴弹雨”让他们记忆犹新。
指挥官谨慎下令先遣侦察排进入阵地排查,唯恐这些被放弃的防御工事里埋设着足以摧毁主力部队的爆炸陷阱。
林恩注视着现场战况,不禁摇头叹息道:“装甲一师昨日因轻敌冒进遭遇‘手榴弹雨’伏击,今日却又因过度谨慎而错失战机。
国防军指挥官的战术判断能力一向都是如此反复无常么?”
第449章 教条 牵制
林恩的质问让身后一众高级军官面色涨红,他们嘴唇翕动想要辩解,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战场中,进攻方的侦察部队虽行动迅速,却耗费整整一小时才完成对六处阵地的全面排查。
当他们终于发出“安全”信号时,导演部的高级军官们脸色已然铁青。
因为另外基础监控光屏显示,防守方撤退部队正有条不紊地在山间的碎石路上布设反装甲地雷群。
这种战术拖延与防御部署的鲜明对比,让导演部的军官们都恨不得立即抓电话打到战场中把装甲一师团级以上的所有军事主官训斥一顿。
而战场中进攻方部队也知道时间浪费的太多了,在确认阵地安全后仅留少量兵力驻守,各部主力部队快速向前继续推进。
然而刚出发不久,一颗颗地雷的爆炸声就让六处阵地的部队再次停滞,不得不先让工兵部队展开排雷作业。
林恩观察到这一状况,若有所思地向斯林齐询问道:“装甲一师是不是很少进行山地作战训练?”
斯林齐先以凌厉的目光扫过在场高级军官,随后回应道。
“确实如此。
装甲一师组建至今不过两年有余,日常训练始终围绕切尔尼基辅与露西亚腹地的平原地形展开,在山地作战方面确实存在明显短板。
所以这次我才想让你来给他们好好的上一课。”
林恩谦逊地笑道:“上课指导不敢当,在军事指挥领域,我也只是初学者,大家一切互相学习请教才是。”
而两人身后的一众高级军官都面色涨红的低下了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实在是画面中自家部队的表现太丢人了。
面对前方雷区,整支部队竟完全停滞,机械地等待工兵排雷。
正确做法应该是立即派遣步兵分队绕行崎岖山路继续推进,以快速追击撤退敌军,干扰其布雷行动。
同时将装甲与火炮部队暂时留置后方,待工兵完成排雷后再行跟进。
这种分兵战术既能保持追击压力不让敌军那么舒服的布雷,又可避免机械化部队在山地环境中陷入被动。
但装甲一师的指挥官们显然习惯了平原作战模式,固执地要求步兵必须跟随装甲载具与火炮部队同步行进。
这种在陌生山地环境中仍坚持机械化部队整体推进的教条做法,充分暴露了其战术思维的僵化。
战场态势呈现出鲜明的战术对比:进攻方看似轻易的就占领了六处阵地。
但其主力部队却被地雷牵制,在漫长的排雷过程中完全丧失了作战效能。
反观防守方,仅以少数兵力执行布雷任务,主力部队已迅速转场支援其他阵地,实现了兵力运用的最大化。
这段战术空档期让怀尔斯得以从前线悄然抽调两个炮兵支援连,而前线防御体系竟未感受到丝毫压力变化。
接到调令的两个炮兵连立即急行军速度向橡木村一团阵地驰援,不到两小时便顺利与一团防守部队汇合。
而鲍里斯却惊愕地发现,作为战场总指挥的怀尔斯和三团参谋长竟亲自出现在增援部队中。
“怀尔斯团长,您怎么......”
怀尔斯神色凝重地解释道:“前线防守压力太大,不宜抽调过多职业阶军官。
我们这两个坐镇指挥部的老家伙,也该出来活动活动筋骨了。”
鲍里斯鲍里斯立即会意,直截了当地请示作战方案。
怀尔斯举目远眺,七公里外敌方伞兵连占据的高地清晰可见。
观察了一会儿他开口分析道:“敌军意图很明显:伺机下山突破封锁线,袭击东侧防区后方,即便按兵不动,也能牵制住整个一团,无法支援前线防线。”
顿了顿了,怀尔斯目光骤然锐利了起来:“所以绝不能陷入对方的节奏中。
鲍里斯,你即刻率领一团主力驰援前线,此处仅需留一个步兵连驻守即可!”
鲍里斯闻言脸色骤变:“这未免也太......”
但怀尔斯马上打断了他的话:“我知道这是在冒险,但战局已到生死关头,部队士气濒临崩溃,急需一场胜利来重振军心。
若三天内再无捷报,最后那点战斗意志也将土崩瓦解!
鲍里斯,一团的任务是配合友军合围43、47、49方向的敌军突出部。
我不要求你能够一举扭转乾坤,但必须让前线每个坚守阵地的战士都听到一场胜利的捷报,明白吗?”
鲍里斯神情骤然肃穆:“保证完成任务!”
他立刻就理解了自己任务的战略意义。
仅凭一团的兵力支援前线想要扭转战局纯属天方夜谭。
但若能取得一场局部胜利,就能为全线守军注入强心剂继续坚守下去。
依托根据地复杂的纵深地形实施持久防御本是既定策略。
可眼下部队士气已濒临崩溃边缘,官兵们的神经紧绷如弦,随时可能断裂。
在这种状态下,所谓的“持久周旋”根本无从谈起。
因此,当务之急是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取得一场足以振奋军心的胜利!
很快,鲍里斯率领一团主力悄然撤离橡木村阵地,向东侧防区秘密进发。
部队行进时格外谨慎,成功避开了七公里外伞兵连的侦察视线。
与此同时,怀尔斯果断下令两个炮兵支援连向前推进。
高尔加索方面军的炮兵支援连采用的是特殊编制,每个连126人,配备60门毒风迫击炮。
作战单元以两人为一组,一名炮手负责背负迫击炮实施快速机动,另一名弹药手负责携带弹药箱进行装填。
此外剩余的六人作为专职的观测、协调人员。
因为根据地当前仅有毒风迫击炮这一种火炮,才搞出这种特殊的编制,属于过渡性安排。
待未来高尔加索钢铁厂产出野战火炮后,炮兵部队也将进行正规化编制调整。
而此时对面山头上的伞兵们也发现了他们正在迅速靠近,立即调整二十门毒风迫击炮进入战斗状态。
双方都在等待最佳射击时机,但占据地形优势的伞兵连因高度差也获得了射程优势。
防守方炮兵以两人一组保持高速机动,在进入四千米射程时,高地突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炮击声。
面对呼啸而来的炮弹,冲锋中的战士们仅作简单规避,仍保持前进态势。
首轮炮击造成十七人伤亡,而伞兵连的迫击炮阵地已开始进行战术转移。
当距离缩短至三千米时,防守方百余门迫击炮同时开火。
震天动地的炮火瞬间覆盖了整个伞兵阵地,展现出压倒性的火力优势。
但过了五秒后,被炸的一片狼籍的高地上再次发出怒吼,又是二十枚炮弹呼啸而来。
轰
第450章 合围
一时间,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炮火对决。
无论是两个炮兵支援连的战士,还是精锐的超凡者伞兵。
他们都在发射迫击炮的同时保持快速移动,丝毫不敢停留,以免成为敌方的固定靶子。
经过五轮你来我往的炮击后,双方战损对比悬殊。
两个炮兵支援连伤亡达二十七人,而占据地利优势的伞兵连凭借高地完善的猫耳洞防御工事,仅付出五人伤亡的代价。
五轮激烈炮击后,炮兵支援连迅速撤离战场,退回安全射程之外的己方阵地。
占据高地的伞兵连因兵力有限,并未乘胜追击,而是冷静目送对手撤退。
战场随即再度陷入沉寂的对峙状态。
高地上的伞兵连官兵们都显得从容不迫,他们已超额完成牵制任务,将敌方整整一个主力团钉死在这里,急的应该是对方。
怀尔斯观察到高地恢复平静后暗自松了口气,这正是他所期待的局面。
三小时后,确认敌方仍无动作,怀尔斯在向留守部队交待完注意事项后,便立即动身前往东侧防区。
而导演部大厅中,林恩、安娜斯塔西亚、斯林齐三人都面色古怪的看着这一幕。
“怀尔斯这家伙可以啊,不愧是在洛斯河绞肉机中活下来的老兵。”
一众高级军官都面色凝重,嘴角不自觉地抽动着,心中暗自祈祷防守方一团主力不要在前线闹出什么大动静。
就在这时,他们突然发现装甲一师负责43、47、49方向的五团已经完成排雷作业,正全军开拔继续向前推进。
这突如其来的行动让十几名军官瞬间变了脸色。
显然装甲一师五团的部队听不到导演部大厅内一群人心中的祈祷,依然保持着全速前进的态势。
坦克与自行防空车在平坦的碎石路上轰鸣着向前推进,高尔加索根据地的道路建设确实为这些装甲部队的行军提供了便利。
装甲五团的三路部队分别自43、47、49三处阵地出发,经过一小时急行军后重新汇合。
随后部队继续在山间行进五小时,最终在一处废弃山村建立临时指挥部。
团长迅速作出部署,命令一营、二营继续向前推进清除敌方沿途据点推进阵线,三营则留守指挥部作为预备队随时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