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朋克的超凡从暴食开始 第351节

  此时这位年仅十七岁的早熟少年脸上完全见不到任何一丝稚气,眉宇间刻着风霜的痕迹,刀削般的轮廓更添几分成熟气息。

  而另一人,则是阿尼拔的那位倒霉表哥威克罗兰。

  这位颇具骑士精神的贵族少爷,虽然同样带着风霜磨砺的痕迹。

  但脸上始终挂着和煦的微笑。他那还算英俊的面容配上这份温润气质,令人不由得心生亲近。

  此刻两人都穿着乡民常见的旧毛皮衣,但朴素的衣着依然掩盖不住他们骨子里那份与众不同的气质。

  安娜斯塔西亚率先开口向埃葵斯介绍道:“这两位同志是阿尼拔与威克,他们是切尔尼基辅根据地的负责人。”

  埃葵斯立即友善地向阿尼拔伸出手:“你好,我是埃葵斯。

  林恩经常提起你,今日终于见到本人了。”

  阿尼拔略显惊讶,随即难得地露出笑容伸手相握:“想必他没说什么好话。”

  两人短暂握手后,埃葵斯又转向威克:“今后还请二位多多指教。”

  威克立刻有些激动的回应道:“我自幼就听闻您的传奇事迹,能与传奇舞娘共事,实在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埃葵斯谦逊的回道:“过往种种不值一提,同志之间不分尊卑,只有职责之别。”

  这时安娜斯塔西亚开口道:“现在进入正题吧,阿尼拔,阿尼拔,你来向埃葵斯介绍切尔尼基辅的情况。”

  阿尼拔点头示意,待众人围坐在会议圆桌旁后,他抬起手臂,指尖射出数道光线,在桌面上方交织成一幅立体地图。

  “切尔尼基辅地区,面积88.3万平方公里,这里有着著名的‘黑土平原’,土壤异常肥沃,素有露西亚粮仓的美誉......”

  埃葵斯专注地聆听着,目光扫过地图上的地形分布。

  切尔尼基辅几乎百分之七十区域都是平原旷野地形,百分之二十丘陵地形,剩余百分之十则是山地或沼泽。

  望着这一马平川的地形,埃葵斯立刻意识到:如此平坦的地势几乎无险可守。

  这时她又听阿尼拔说道:“切尔尼基辅总人口三千三百万,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87.9%都是贫农,另有约八万地主,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农村人口主体。

  而城市人口仅有四百万,这还是罗曼诺夫七世沙皇政权垮台后,新政府推行工业化改革的成果。

  在全面战争爆发前,这里的城市人口甚至不足三百万。”

  埃葵斯敏锐的注意到了什么:“如此说来,在切尔尼基辅地区完全可以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是否应该暂时搁置城市区域,集中精力发展农村根据地?”

  阿尼拔听后顿时笑了:“这个战略概念最早还是林恩提出来的,我们在切尔尼基辅地区正是按照这个思路在推进。”

  埃葵斯也会心一笑,她同样是从林恩那里听闻这一理念,看来众人不谋而合。

第402章 切尔尼基辅

  阿尼拔继续详细阐述着切尔尼基辅地区的现状。

  作为露西亚重要的粮食产区,这里承担着全国三分之一的口粮供给。

  然而讽刺的是,这个丰饶之地在三年前却爆发了一场惨烈的饥荒。

  起因是罗曼诺夫七世政权因前线战败损失大量辎重,转而加大对切尔尼基辅的粮食征收力度,用以补充军需。

  这一政策直接导致无数本就挣扎在生存线上的贫农家庭彻底崩溃。

  这场饥荒夺走了七十多万人的生命,惨况令人发指。

  当时就引发了零星的农民起义,更有许多人落草为寇,专门劫掠官方的运粮队伍。

  随着沙皇政权垮台,大量前线溃兵涌入切尔尼基辅,使得这片沃土陷入变得更加混乱。

  如今这片土地上蟠踞着起义军、匪帮、沙皇残兵、民间自卫武装“团练”,再加上阿尼拔与威克这波,可谓是“群英荟萃”。

  即便新政府上台后,情况也未见好转。

  唯一的改变,或许就是在部分区域推行了机械化耕作,并在城市增设了一些工厂。

  而埃葵斯在见识到切尔尼基辅这么一幅“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后,神情都有些不可思议。

  “切尔尼基辅可是承担着露西亚三分之一人口的口粮供给!

  如此重要的产粮区,露西亚共和国政府竟然毫无作为?!”

  她完全无法理解政府的这种不作为,这种放任态度简直是在玩火。

  难道就不怕切尔尼基辅一旦出现个三长两短,引发全国性大饥荒吗?

  而这时艾莎冷笑着说道:“莫尔斯科的老爷们只顾在冬宫议会里争权夺利,哪有闲心管切尔尼基辅的死活?

  只要粮食能按时如数上缴,就算当地人都死绝了,他们也不会多看一眼。”

  埃葵斯听后顿时一阵无语。

  露西亚共和国的新政府冬宫议会,由资本家、军方寡头和沙皇时代部分投机倒戈的小贵族组成。

  议会内部派系纷杂,利益纠葛不断,堪称是“类人群星闪耀”。

  这个推翻沙皇政权不到四年的新政府,至今仍在为各自的利益明争暗斗。

  不过他们倒不是真的一天到晚都在吵架什么正事都没干,也确实推行了一些工业化改革发展政策。

  但这些改革仅局限在露西亚腹地的核心区域。

  至于切尔尼基辅这样的边境地带,以及凛冬荒原之类的“烂地”。

  因为自然环境或是历史遗留原因导致工业化成本过高,各方势力也都只停留在空喊口号,谁也不愿真金白银的投入进去。

  于是形成了这样荒诞的局面:冬宫议打算先解决内部矛盾,对切尔尼基辅的乱象视而不见。

  在他们看来,这片产粮区就算再乱几年也无妨,等他们争权夺利告一段落后再腾出手来处理也不迟。

  毕竟比起国家粮食安全,当然是自己的既得利益更重要,反正自己又不会挨饿。

  这时安娜斯塔西亚目光锐利的说道:“冬宫议会的短视,也恰恰正是我们的机会。

  现在的切尔尼基辅遍地都是革命的种子,我们必须把握这个时机,壮大根据地力量。

  为六年后最终吞并露西亚的战略部署做好准备!”

  埃葵斯会意的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明悟:“现在我完全理解VV为何如此信心十足。面对冬宫议会这样的对手,想不自信都难。”

  接着她又看向安娜斯塔西亚道:“需要我去那里做些什么工作?”

  安娜斯塔西亚目光转向阿尼拔和威克示意道:“还是先听听两位身处一线同志的意见吧。”

  阿尼拔立即开口回应道:“目目前我们伪装成普通匪帮,在切尔尼基辅的各路武装势力中毫不显眼。

  经过半年努力,已在西部边境地带秘密发展了一千多个村庄,建立起覆盖二十万人口的根据地,至今未被各方察觉。

  但发展已经来到了一个瓶颈期,主要是受限于物资和人才的短缺......”

  威克马上接过话头:“那里的人们现在对我们也只是初步信任,若继续盲目扩张根据地范围,恐怕会适得其反。

  目前我们连根据地适龄青年和儿童的扫盲工作都未完成,第一批兵源仍在训练中,至少需要九到十一个月的巩固期。

  建议埃葵斯女士先以商人身份在当地投资建厂,既能为根据地输送物资,又能发展城市工业人口,暂时不必与我们直接接触。

  若是城市根据地发展顺利的话,至少可使消化期缩短三个月,为下一轮扩张做好准备。”

  安娜斯塔西亚也适时补充道:“说的不错。

  虽然露西亚共和国对萨尔斯的力量不屑一顾,边境区没有部署军事力量,但基本的边界岗哨体系依然健全。

  若从国内大规模运送物资和人员,势必会引起注意。

  因此,埃葵斯你前往切尔尼基辅正好可以在城市区域打开局面,与阿尼拔和威克的农村工作形成互补。”

  埃葵斯听后点了点头:“没问题,我会尽快打开局面配合阿尼拔与威克的工作。”

  会议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五人围绕切尔尼基辅地区的各项细节展开了深入讨论。

  埃葵斯不断提出问题,其他四人则耐心解答,帮助她全面了解当地情况。

  当会议结束时,午夜的钟声早已敲过。

  埃葵斯异常的雷厉风行,她仅简单收拾了一些必需品后,便趁着夜色匆匆启程离开了维斯瓦,向切尔尼基辅进发。

  此时,维斯瓦的一间贵族府邸依然灯火通明。

  德米里特面色疲惫的站在一旁,正看着眼前一群露西亚流亡贵族激烈争辩。

  当他将安娜斯塔西亚的最终决定告知众人后,贵族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人如释重负般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有人拍案而起,怒斥这是赤裸裸的背叛。

  还有的则面无表情地静坐一旁,让人猜不透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德米里特望着眼前这场无休止的争吵,疲惫感愈发深重,他愈发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群人竟如此的涣散,刚得知结果就陷入内讧,再对比博伊领工业化改革的严密组织。

  莫说与安娜斯塔西亚抗衡,恐怕连单独一个博伊领都能将他们碾得粉碎。

第403章 移民到来

  安娜斯塔西亚对露西亚流亡贵族的反应心知肚明,却没有去过多的关注。

  如今的萨尔斯正全力推进新一轮调整过的“五年计划”。

  全民医疗教育普及、基建工程、工业化建设等各项事业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她哪有闲心去理会那群流亡贵族的想法?

  选择已经明明白白地摆在对方面前,安份守己自然最好,若还敢痴心妄想、兴风作浪,那就休怪她手下无情了。

  而接下来的几天,露西亚流亡贵族之中也分出了两个群体。

  有还心存幻想的,但却慑于安娜斯塔西亚与斯林齐的兵锋,暂时只是私下里发发牢骚,表面上还是不敢表现出什么东西来的。

  而另一部分则是像德米里特这种,彻底放弃幻想,主动积极的去干正事表现。

  一些人直接将自己的子嗣送到基层去,就比如阿列克夫直接进入军队当个大头兵这种,算是一种表态。

  其实在这之前,已经有少部分流亡贵族直接放弃了幻想,没有选择在维斯瓦宫廷中挂个虚职混日子。

  而是主动以工程师、水利专家、农业专家甚至是中小学教师的身份参与到博伊领的建设中。

  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存在,安娜斯塔西亚才愿意给予流亡贵族选择的机会。

  若非必要,她也不想大开杀戒,而是更倾向于采取“改造”的方式。

  就这样,在萨尔斯公国即将迎来新一轮变革之际,时光悄然流转。

  转眼间,半个月的光阴飞逝,迎来了【新月】的月份活力之月(9月)。

  ......

  9月8日,维斯瓦火车站。

  一辆蒸汽列车喷吐着白烟缓缓驶入站台,旅客们提着行李陆续下车。

  人群中,两名身着考究布里塔尼亚绅士装束的中年男子格外显眼他们举止得体、气质不凡,在熙攘的人群中自成一道风景。

首节上一节351/4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