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第958节

  獭獭开望向大河狸,大河狸掏了掏肚皮夹层,翻出三枚沉甸甸的狗头金。

  “人生地不熟,这也没炉子啊。”

  陆刚犯难。

  此外,为何打个武器需是禅杖样式?刀枪剑戟,哪个不好?

  ……

  藏经阁。

  熏香袅袅。

  大和尚伏案翻书,认真研读。

  前后观望,梁渠没见到藏经阁里有外人,全是点出戒疤的光头和尚,奈何来都来了,白虎王也不会无的放矢,他厚着脸皮来到门前长案:“大师傅,余欲上三楼一观,可否?”

  守经和尚抬起眉眼,盯了半晌,抽屉里摸出一块腰牌。

  “三楼典籍,看前净手,莫要污改,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注解,除非住持允许,严禁外带原本,可以誊抄部分,楼里自有桌案,有笔墨,至于功法真术,梁施主回答对问题即可。”

  “回答什么问题?”

  “翻书。”

  守经和尚惜字如金,梁渠不好意思追问。

  起码流程上比想象的轻松,作为藏经阁里唯一一个“带毛异类”,他头顶白玉冠,拿上牌子轻手轻脚登三楼。

  三楼门口又有和尚搜身,换鞋,所有的挂件全被摘下,放入抽屉锁住。

  对比一二楼,三楼书架多而桌案少,缥缈的熏香中,零星可见有和尚翻阅。

  能上来的全不是普通僧人。

  趁天没黑,抓紧时间。

  “《摩诃业海观》……”

  一目十行。

  “找到了!”

  目光停留在第三排第三行上,整整八部,字典一般厚实,各有不同,有走兽篇,有飞禽篇,梁渠将其中一个有烫金字的厚本书籍翻出,至此此刻,仍无人前来阻挠,本以为一切顺利。

  甫翻开。

  一股无形力量兀然生出,将书本扯住,仿佛一只大手牢牢地捏住书籍。

  书封上,《摩诃业海观大鱼篇》八个烫金大字骤然扭曲,扭变作三行金灿小字,三行小小字。

  “汝为鱼时,可曾见网中同族流泪?”

  “化龙之日,愿留一鳞镇江河否?”

  “若证罗汉果,当先度吃你的渔夫,还是你吃的虾群?”

  “答一可阅。”

  “答二可誊。”

  “答三可持笔注释。”

  金光涌动。

  “守经和尚说翻书可知,原来是这么个意思,真术上附着了宗师意志,智能锁啊,还全是鱼的问题……”

  梁渠不敢暴力拆书,以免损坏书籍。

  思索良久,他探出精神,与之交融,尝试自己答上一题。

  “流泪者皆因业障未消,弟子当助其早入轮回?”

  “汝欲成魔乎?”

  金字扭曲,一个大大的错误浮现眼前,还被骂了一句。

  “……”

  算了。

  换一个。

  东边不亮西边亮。

  “若留一鳞可证慈悲,愿留千鳞铸佛塔?”

  “功利!片鳞皆作贪婪水鬼,反噬江河生灵,汝欲成魔乎?”

  错!

  又错!

  妈蛋。

  梁渠看向最后一个问题。

  二选一,选择题,总不会有问题吧?

  “先度渔夫,因其罪孽更为深重!”

  “渔夫捕鱼果腹,天经地义,汝这魔头,当剐肉取骨,渔民得而分食之。”

  “那当先度虾群,偿还昔日杀业再论其它!”

  “超度还是清算?”

  “超度!”

  “度一只虾自断一截鱼骨,形神俱灭,世少一魔,快哉快哉。”

  “那清算!”

  “魔头!”

  尝试多次。

  毫无反应,精神内甚至跳出一个“警告”!

  “……”

  梁渠把书塞回书架,转身出阁。

  一刻钟后。

  “大师!这三个题目咋解啊!”

第964章 妖佛!

  老和尚取过纸页,一目十行。

  “去藏经阁翻书了?”

  梁渠挠挠头,嘿嘿一笑:“有本《摩诃业海观》,想给阿肥它们寻个功法,日后好拟人上岸,小子答了几次全是错的,实在想不出个思绪来。”

  “纸笔。”

  梁渠紧忙添水研磨,双手奉笔。

  烛火幽幽。

  问一。

  “汝为鱼时,可曾见网中同族流泪?”

  老和尚泼墨挥毫,洋洋洒洒。

  “昔日鳞片即今日袈裟,网中泪是众生的海。弟子所渡非仇非怨,乃溺于贪嗔痴的渔夫与鱼。”

  梁渠眼前一亮。

  写完。

  老和尚转头同梁渠道:“破此题不可执着复仇,亦不否认鱼之苦痛,你需将受害者视角升华,作渡世者。”

  梁渠恍然。

  “大师厉害!”

  问二。

  “化龙之日,愿留一鳞镇江河否?”

  老和尚舔墨,再挥狼毫。

  “龙鳞当悬于渔舟桅杆,令孩童知水下有灵,令老者悔杀生网罟。若鳞片碎尽可换半日风平浪静,便是圆满。”

  我测!

  梁渠瞳孔放大。

  老和尚再道:“妖兽法问妖兽,第二问破题之关键,是切莫陷入力量崇拜之兽性本能,众生平等,需以大无畏之牺牲解构‘化龙’之功利心。”

  “明白明白!”

  问三。

  “若证罗汉果,当先度吃你的渔夫,还是你吃的虾群?”

  笔走龙蛇。

  “先取渔夫灶中薪,煮一锅虾群诵往生咒,待到渔人放下刀叉时,方知被度的原是我。”

  墨水晕开。

  老和尚搁下毛笔,入清水濯洗:“此题之根本,是要超越因果报应、大鱼吃小鱼的二元对立论,所谓自度者度人,自救为真,陷入食物网回答便是错了,渔夫、虾群,哪个都不对。”

  嘶!

  梁渠五体投地。

  格局!

  姜还是老的辣。

  “大师佛法高深!”

  “你平日里最是才思敏捷,泼猴一只,攥出来的本命佛也是猴,喜好用不寻常之手段,走不寻常之路,怎遇上三个死问题,便被框难住了?”

  梁渠一愣,陷入沉思。

  半晌。

  “经书读的不多,佛门圣地,小子心中露了怯,便被它框住,被牵着鼻子走了。”

  “如大鱼遇网,网沉水底,收网而上,分明奋力上游即可挣脱,偏惊慌挣扎,胡冲乱突,失了生机?”

  “对!”

  “你能明白这点,此三问便算有价值。”老和尚笑,递出纸张,“翻书去吧。”

  “多谢大师!”

首节上一节958/12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