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揍的贱种!老子想打就打!”
梁渠双手各持半块断砖就朝王老三打去。
打架打的就是气势!
梁渠气势逼人,王老三哪敢反抗,四肢着地连滚带爬的跑出巷子。
梁渠见状扔出一块断砖,砸在王老三的腰腹处。
王老三肩膀一软,差点脑袋着地,他强忍着腰子痛,接着爬行逃离小巷。
梁渠也没功夫追,转身回巷子中,对着倒地二人拳打脚踢。
“有人生没人教的东西,猪狗都不如!”
王老大试图反抗,却被梁渠一只手暴力按回,他不知道梁渠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力气,脑袋磕在墙上,几乎吐血。
一脚将试图逃走的王老二踹回去,梁渠左手拎住王老大脑袋,右手来回开弓抽他大逼兜。
两人只能被打的一阵哀嚎,浑身淌血,裤裆更是湿了一大片,看得梁渠犯恶心,都没地方继续下脚了。
“滚,都滚!”
王老大王老二呻吟着,听到此话如蒙大赦,爬着出了巷子,靠着墙壁互相搀扶,狼狈离去。
梁渠面色冷然,要不是在这里杀人不好处理尸体,容易引来官府,他都想下狠手。
几个狗东西,活着只会浪费米粮。
此时巷子外站了不少人,都是被打架声吸引来的,只不过王氏兄弟素有恶名,众人见状不仅不怕,反而叫好。
“阿水,你才十六吧,身手怎恁好了?”
“不止,我记得是十五,年后才十六吧,真是了不得。”
“是啊,我看那两兄弟裤子都湿了,哈哈哈哈!”
梁渠平了平气息,收敛神色道:“好让大家知道,我厉害,是因为我去学武了,武馆里的胡武师说我根骨惊奇,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武学奇才!对付几个无赖自然不在话下!”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各异。
学武?
第19章 秋税 上
学武?
武学奇才?
在场的众人咀嚼着两个词语,总觉得怪怪的,好像如此人物不应该出现在义兴市里,至少不应该是在梁渠身上。
他是谁?
孤儿。
一个任何时代都异常沉重的身份。
除了卖身求条活路,绝大部分都成了乞丐,在某个冬天默默饿死。
梁家父子本就过得不好,不少邻居都对梁大江这个鳏夫的过世记忆犹新,死后不至于草席裹尸,但也仅买了一口薄皮棺材,草草埋在了后山,立了一块木碑。
梁大江捕鱼技术也相当一般,家中除了遗留下来的一艘好船,连张渔网都没有,身为其子的梁渠自然不会强到哪去。
唯一算得上好的,或许就是梁渠长得不错,可这世道,一男娃子长得再好看,都不会有人会上门提亲,更吃不饱饭。
可瞧见狼狈逃窜的三兄弟,似乎只能这样解释。
大家面面相觑。
本以为梁渠最后的道路与那些孤儿无异,要么卖身,要么乞讨,没料到现在竟是与所有人想得不同,脱胎换骨一般。
先是捕鱼捕得好,每日鱼获都有近百文,后来更是一举抓到了宝鱼,还是好宝鱼,一条卖出两条的价,如今看来,那卖鱼得来的钱就是被他用来学武去了。
读书,练武,向来是普通人出人头地最好的两条路子。
读书暂且不论,学武,距离众人并不遥远,没见过也听过,可从来没听说乡里哪个人靠学武出人头地的。
学完回来帮自家占住河口,多浇两亩地,多捕两网鱼都做不到,白白糟践钱。
反倒是这梁渠,好似学出了名堂。
不管如何,能到今天这一步,都证明了梁渠与常人不太一样,有人开始出声恭维。
“阿水出息了,以后是要当老爷的人了。”
“真成了武师,可不要忘记我们这些邻居们呐。”
“是极是极,成了武师,我让我儿子也跟你学!”
梁渠望着众人的反应,并没有多高兴,只说是自己运道好。
说出自己习武的事,也只是不想再有无赖三天两头上门了,因此告诉大家两个信息。
一,我没钱了,都拿去练武交学费了。
二,我有学武的天赋,你们想来打秋风,先掂量掂量。
当然,还有一个目的,以后他的变化会越来越大,到时候别问,问就是习武。
什么,你问别人怎么没这番变化,别人有我这么优秀的根骨吗?
开头给大家种下一个天赋异禀的种子,后面离谱些,就不会太突兀。
等众人热闹散去,梁渠回到家中,搬开米缸,挖出埋在泥土中的银钱,确认一分没少后松了口气。
再过不久就要交秋税,要是没钱就麻瓜了。
好在托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福,渔夫缴税很简单,就是一个成年男子一两银子。
只不过缴纳白银成色不一,而标准是官银,就会出现火耗问题,这个火耗自然算在老百姓头上,实际缴税是一两三钱左右。
大顺十六成年,按理梁渠还差几个月,但懂的都懂,别说差几个月,差半年,你都是“十六”。
只可惜,按理说一条鞭之下,直接交白银就好了,可江淮泽野一带的数个州府还是要接着交粮食,供给京城使用。
为此明天就该去买米,否则涨价涨得厉害。
梁渠定好计划,将钱收入怀中,随后掏出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张表格,开始打拳。
通过表格记录成长,判断练功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效率,是为科学炼体法。
第二天一早。
梁渠拿上银子,早早去到米庄,发现来买米的人还不少。
他从正对门进去,抬首是一长柜台,旁边则是一排米箱,都盛了大半米粮用作展示,若是买的少,自是可以盛了带走,要是买的多,就是从小仓库拿货了。
柜台后坐着掌柜,正拨弄算盘,拿毛笔勾画,见有人进来,瞥了一眼,依旧做着自己的事。
梁渠衣衫寒酸,瞧着也不似有钱人,他自然没兴趣招待。
“来,您拿好,一共三十六文,柜台那结账。”
“小郎看看,要哪种粮?”
一旁的伙计倒是热情招呼,忙完就赶紧过来,甚至有空回答旁人问题。
梁渠望去,精米,糙米,劣米,糯米,地瓜,种类还不少,只不过都没标价钱。
“精米多少一斤?”
“十文一斤。”
“恁贵?前些日子不还九文一斤吗?”
伙计笑道:“这不秋税嘛,来买米的人多,谁也不想去做苦工,价钱自然一天一个样,您要再晚来两天,指不定就要十一二了。”
变化如此之快,难怪没标价签,梁渠心想。
“不能再便宜些吗?”
“这……”
嗒。
掌柜搁下毛笔,抬起头后语气淡淡:“现在哪都是这个价,要买便买,不买就快些离开,前店位置不大,把位置腾给后面人。”
梁渠眼角抽抽,颇想脱鞋抽他丫的,但义兴市就这一个米庄,得罪了只能去平阳镇买。
一石米有一百五十多斤,抱着走十几里路怕是要累死,要是搭车,又是一笔不必要的开销。
况且一石米不一定够,遇上鬼脚,一石米可能就给你算成七斗,得买一石半才保险。
有钱有粮,当真是豪横。
不想和钱过不去的梁渠只能接着问:“一斤米是十文,那我要是买一石半,用银子结呢?”
“一石半用银子结?”掌柜的思量起来,拿出算盘拨动一番,“那就算你一两六钱,如何?”
梁渠默算一番,他不太会讨价还价,基本就是听对方报价,觉得行就买,不行就算。
一石半一两六钱,也还行了。
“好,那就一两六钱。”梁渠摸出钱袋,一旁的伙计刚要伸手,却被躲了过去,“你们米庄送粮包送到家吧?”
“你家在”
“就义兴市。”
“那自是包的。”
“好,搬米吧。”
梁渠直接交钱,倒不担心被动手脚。
来到这古代,唯一觉得还行的,就是商铺不会对本乡人有什么欺诈行径,要欺压都是明着来,像渔栏那般,愿打愿挨,说坑多少就坑你多少,不会暗戳戳使坏,否则以这里的人口流动性,是根本活不下去的。
等米到家安置好后,梁渠又买了两个箩筐装米,一床被褥,两套衣衫两双布鞋,一张好渔网,一块肥皂,一把猪毛牙刷和些许牙粉就把钱花了个精光。
梁渠背着褥子,拎着一堆东西,心中感慨钱是真不经花,他只不过是买些生活必需品,剩下的一两多银子就没了。
不过抱着软乎乎的棉被,今晚指定能睡个好觉了。
第20章 秋税 下
回到家,梁渠清理出米缸,烧上些热水,倒在米缸中搅合搅合,确认水温后跳了进去,打上肥皂,痛痛快快的洗了个澡。
他经常下水没错,可没有肥皂总觉得差了些什么,十五六岁又是代谢旺盛的年纪,头上始终油油的,整天练武出汗,没那种清爽利落的感觉。
期间梁渠还发现了一个水流的妙用,打了皂,控制部分水流冲刷干净后流走,完全用不着换水。
夜晚,梁渠铺上新买的褥子,舒舒服服的睡了一个好觉。
接下来好几天,梁渠都是出船,在船上练功,阿肥捕鱼,然后傍晚回去,假装捕上一天鱼,并且期间开始增加昂贵鱼种的出现,又攒下六钱银子。
或许因为睡得好,他练功都更有精神,效率明显提升。
“哎,鬼天气越来越冷了。”
这天梁渠抱着被子,都不想从被窝里出来,只想再睡个回笼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