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流光,撕裂夜幕,冲向城外,挡住这些大妖的攻击。
一道道武藏气机迸发而出,与这些大妖隔空对峙,有的剑气激荡十数里,劈开掷来的大山,有的踏剑而立,衣裳猎猎,仿佛遗世独立,有的吟诵战诗,金戈铁马,气吞如虎,
九道人族武藏,对战九头凶妖,一时打的长空如昼。
缠斗间,天外,一股恐怖的气机如火山喷发般暴起。
天上降下一只遮天蔽日的黑色魔爪,引得天地轰鸣,云海炸开,直朝着锦官城上空的圣树大阵拍下。
就在这时,锦官城上空,那阴山圣树上的云海之中,传来一声龙吟。
龙吟惊天,传荡出恐怖的龙虎气机,震动寰宇,两道银色流光如同长虹贯日,相互缠绕齐飞,剑气激荡长空,骤然斩开夜幕,朝着黑色魔爪直斩。
黑色魔爪与龙吟剑气对轰,天摇地晃,一声惊心动魄的龙吟魔啸巨响。
顷刻间,魔爪收回,天外传来一声冷哼。
接着,那惊现在锦官城外四周的大妖,目光凶狠,长啸一声,分离战场,
“且留你们多活几日。”
接着魔云鼓荡,遮天蔽日,化作一道道妖风,齐往西南方向去。
那是往祖山的方向!
这些妖魔的目的其实是祖山,它们得信,施展神通横渡万里虚空,深入蜀地腹地,前来初步试探。
那祖山中的图刻,对它们也有致命的吸引力,那天人墓葬有可能埋葬有先祖的真魔骨!
不久后,九团魔云齐聚祖山,随后将外面一些躲藏起来的“投机者”给拍死,气势汹汹扎入祖山迷雾当中。
这下,更乱了,十万大山的大妖魔开始强行闯入祖山!
作为相邻很近的锦官城由此进入紧急状态!
圣树大阵封锁锦官!
一旦撤去,锦官城就危险了!
而在云顶山,看到方才城外各路大妖齐现,魔云遮天,还有隐藏的大魔虎视眈眈,那位传圣旨的曹公公汗都下来了。
一切都太快了!
他属于两眼一摸黑,也没人愿意搭理他,他属于战战兢兢,生怕就被克死在异乡之地。
曹公公唯一的念头是赶紧离开这是非之地。
他好不容易靠着天子近侍的身份,在充满肃杀,四处调兵的剑南道抚司找到了还能主事的将军。
听说是陈巡天使的老部下,骠骑将军,姓云。
他提出想要回去复命,打开大阵封锁,放一行人回去,却被严词拒绝,还被戴了一顶高帽子。
“眼下危急时刻,勾镇魔使和裴指挥使去了祖山未归,我剑南道兵马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外面又有妖魔虎视眈眈,不可。”
“而且公公作为陛下钦点,当负起重任,整个道抚司,整个锦官城,说不得就靠公公指挥,若是公公就这么走了,这个责任谁来担。”
“还请公公披甲,带着天行军上城墙,为蜀地做好表率,提振士气,眼下多一个人多一分力,等待朝廷援军。”
那位姓云的年轻骠骑就是这么说的。
义正言辞,毫无商量的余地。
曹公公不仅没能如愿,还稀里糊涂地把自己和两千天行军赔了进去。
他想起之前遵照陛下的意愿,夺权。
眼下,这地方就是个烫手山芋,夺个鸡毛。
这天深夜,曹公公诚惶诚恐,在第九山山下临时扎下的大营里,伏案写下奏折,
“微臣,司礼监曹正,再发急奏,谨奏陛下:顷者,新任镇魔使勾大人元神令牌碎裂后,留守祖山的第九山兵马接到命令回防锦官,不久后,锦官城封城,如临大敌,九头大妖相继现身,围攻锦官,更有大魔藏在暗处,悍然出手,欲破大阵,幸得城有有大神通者相继出手,这些人与西南三道巡天使陈渊有旧,才保无臾。此刻,剑南道抚司群龙无首,微臣只能披甲上城,带二千天行军守卫,若锦官有失,关门震动,局势告急!惟兵力单薄,恳请陛下发兵派人,以星夜兼程,伏乞圣明早决。臣曹正稽首顿首,谨奏!”
等曹公公写完,
“来人,用万里符加急,把信传出去!”
“另外,”他顿了一下,
“告知本地的骠骑一声。”
没办法,大阵封锁在。
这是曹正的第二次发奏。
一天之内,连发两道奏折!
而差不多这个时候,之前的那一波消息已经飞过蜀道。
石碑石刻,天人棺椁,白玉京,几个字眼,随着飞信,在今日这个夜晚,飞入了三秦,豫章,进入中原。
趁着夜色间,飞进了那些名山大川,奇山险境,飞入了高宅大院的锦绣门楼.
而在次日天还未亮时,远在十几万里外的神都,
此时,“咚咚咚”,承天门的上朝鼓点刚响。
通往承天门的大街上,各级官员的车马,依照品级有序而慢悠地行在街上。
很快,一匹快马在通往皇城的石板路上急促响起。
“驾”
“驾”
“驾”
“让开!”
“蜀地急报!”
有人高声喝,肆意呵斥着朝廷大员的马车,随后一骑绝尘。
迎着鼓点,冲入承天门!
就这样,随着消息飞往各地,大乾各州,风起云涌,江湖庙堂,风云际会,天下人杰,齐赴蜀地。
有少年天骄,热血沸腾,佩剑扬马,出门已是江湖;
有自负大才,怀才不遇,摩拳擦掌,拍马扬鞭,赶赴风云;
有清修隐士,长笑一声………
第536章 令西南三道巡天使领军!
“蜀地,又是蜀地!”
“那里到底又发生了何事,陛下迟迟不上朝!”
“我记得陛下新任命的镇魔使,听说早些天已经赴蜀上任了吧。”
“就是啊,不知又出了什么幺蛾子,哼,那地方跟那位巡天使一样,不让人清净。”
“.”
龙庭,金銮殿内,时辰已经过了,满朝文武站在殿内,迟迟没有等到陛下上朝,正在议论纷纷。
上朝路上,一声快马,说是蜀地急报,引得百官为之议论。言官们谈着谈着,想到了最近在朝堂上闹得鸡飞狗跳的那位陈巡天使,自是不痛快,言语中不忘刺了几句。
眼看辰时都要过了,日头高升,有人催着让主持朝会礼仪的鸿胪寺官员去问问。
就在这个时候,殿外一声高呼,
“陛下驾到!”
嘈杂的金銮殿这才安静,百官跪地行礼,高呼万岁。
等一众官员行完礼,跪伏的身子抬起时,龙椅之上,当朝武帝已现于其上。
“平身!”
武帝平静威严的声音响起。
百官起身谢礼,抬首间扫过圣颜。
站在这朝堂之上的大都是能察言观色之辈,众人观之,能捕捉到武帝眼角有一丝阴沉之意,心中一凛,愈发好奇。
就在鸿胪寺官员准备依照条例,准备呼唱各部主政上奏时,
武帝抬了抬手,抬了抬眼皮,“今日先不问政事,诸位卿家先看看一道折子!”
说着,武帝侧头,看了看服侍在龙椅边上的大太监冯保。
“冯保”
“奴才遵旨!”这位皇帝身边的大伴立即躬身,随后侧到一边,从身后端着一个金玉托盏的小太监的手上接过铺着黄布的托盏,走下高台。
其率先来到百官之中,站在前列最中间的宰相皇甫流云前,将托盏往前一递。
托盏黄布之上,赫然躺着一本折子!
宰相皇甫流云神色自若,从中拿起折子,展开,一双眼睛快速扫过折子的内容。
只是很快,他眼神顿了一下,原本平静的眸子骤然亮起精光,身子一震,帽檐的鬓发都被一股不知从哪里来的风撩起。
很快,他眸中的精光很快敛去,默然将折子收起,重新放入托盏中。
大太监冯保继续传给左边的太尉!
而这个间隙,文武百官纷纷侧目,看着背影苍劲如松的皇甫宰相,他们能明显感觉到方才这位相国看了折子后,情绪有不小的变化。
百官视线随着折子传遍三公九卿,二品大员,无一例外,这里面每个人在看到折子后,不管养气功夫多足,都有大大小小的波动,有的甚至毫不掩饰地露出震惊之色。
折子里到底写了什么?
这一时让不够品级的官员,快好奇疯了,抓耳挠腮。
等奏折传阅完毕后,朝堂声音嘈杂,那些看完的三公九卿,有的蠢蠢欲动,有的面露惊疑,相互对视。
这时,武帝悠悠开口,目光深如幽潭,里面宛若蟠踞着一条巨龙,
“这件事,诸卿怎么看?”
一向不在朝堂上“冲锋陷阵”的宰相皇甫流云第一个站出来,抬手行礼,眸子下拉,“回陛下,白玉京天人之说,虽虚无缥缈,但对天下武道之士有巨大吸引力,司礼监曹公公奏折上说此事消息既已传开,恐生动荡,朝廷当速速作出决策!”
“而且现在,陛下派过去的镇魔使,怀疑已经身死。”
“当派朝廷强者前去,趁还未动乱前,强势弹压,随后再作打算。”
说到这,这位大乾宰相声音压低,显得浑厚有力,
“此中涉及江湖之事,侠以武犯禁,此事定会吸引一些活了几百年的隐世大能,这些人不守规矩,怕惹出麻烦,需要素有威望之人前去威慑。”
“老臣愿前往调查此事,为君分忧!”
这位大乾宰相,陈害述利之后,主动请命。
“臣附议!”这是一声拖长的声音在宰相旁边响起。
御史大夫孟子义白须抖动,声音苍劲,
“皇甫大人此话说的在理,此事可大可小,只是需朝廷快速决议,不过,朝廷不可一日无相,况且江湖之事,老臣觉得正合适,我孟家经义,桃李天下,还算有点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