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风物志 第144节

  “不错,从殷氏数百年的联姻来看,更容易使子女有呼风唤雨、腾云驾雾、虎啸龙吟之能,至于别的,僻如你的自愈能力,便是殷氏与彘人生子也难拥有。”

  这句话大概是有些敲打的意味,比如提醒顾经年,他的火翅在殷氏面前很容易被浇灭。

  另一方面,顾经年觉得殷誉和并没有据实而言。

  若殷氏只能与龙类联姻传承异能,那他之前关于殷淑对他一见钟情、殷誉和对凤娘迷恋的猜测就错了。

  还有,这种说法没有提及炼化。安知所谓的“传承”不是炼化了异人然后传承下来?

  “世人都把龙与凤合在一起说,但不知殷氏若与凤类联姻会如何?”顾经年直接试探了出来。

  “那不知,殷氏并未与凤类联姻过。”殷誉和道:“你想找那只凤凰,不瞒你,我确实查过,但并不知她在何处。”

  说着,他看向顾经年,给了一个很坦诚的目光,以示他说的是实话。

  马车缓缓停下。

  “到了,看看你的新家吧。”

  从东宫到这座宅院,马车缓行也只走了小半刻,可见它处于雍京的核心位置。

  从外面看,只能看出外墙的样式颇有品味,大门的木料色泽均匀、质感厚重,除此之外,倒不显奢侈。可步入其中,便知这宅院从建筑到布置,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费了心思的。

  “这宅院的旧主人是原礼部尚书,只说这壁照,你透过它看院景,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盛开的花。”

  殷誉和一边介绍,一边领顾经年往里走去,只见院子中立着诸多的仆婢,纷纷向他们行礼。

  这些人接下来将照顾,也监视着顾经年这个质子。

  院子有四进,后面还有个小小的院子,摆着兵器架与箭靶,与原有的布置格格不入。

  走到后院,殷誉成抬手一指,道:“来,看看我送你的暖居礼物。”

  那是一张弓。

  弓很大,有将近一人高,通体以玄木制成,握起很重。

  “好弓!”

  “射一箭试试。”

  顾经年知道,殷誉和又在表示他很了解他了,他遂也不藏拙,张弓搭箭,感受到那弦很紧,但张力非常好。

  他并不以力气为强,更不想太过表示,只拉了个半开,一箭射中靶心。

  “好箭法。”

  殷誉和抚掌道:“既然弓趁手,宅子也好,你早日搬来吧。”

  这自然是催促顾经年改换门庭。

  顾经年接近殷誉成是为了找到凤娘,现在人已经找到了,该接近东宫找缨摇了,闻言正中下怀。

  “我明日便从信王府搬出来,到时还请殿下来喝一杯暖居酒。”

  殷誉和微微笑着,点头应下。

  两人本该再谈谈关天泽一事,但正好有人赶来,禀道:“殿下,昭王有事求见。”

  “那让景亘过来说,他与经年年岁相仿,正好交个朋友。”

  “殿下,昭王已在东宫等侯。”

  属下这一句话,不免暴露出了殷氏父子之间儿子更为强势的情况,殷誉和眼中不免有了微微的尴尬。

  他故作爽朗地笑了笑,转回了东宫。

  回到马车上,那笑容收敛下来,殷誉和虽也认为儿子有些不尊重他,眼下却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

  赶回东宫,只见殷景亘正坐在那儿看着公文。

  “出了何事?”殷誉和立即问道。

  殷景亘却是摇了摇头,道:“无甚大事,孩儿唤父亲回来,是因父亲做错了。”

  “什么?”

  “父亲不必笼络顾经年,若孩儿猜得不错,糜胜可能是他放走的。”

  殷誉和再次诧异,道:“怎么会?他为何要如此做?”

  “我初时也认为他刚从瑞国来,不会同那些叛逆有来往。但有机会从太子卫率府劫走糜胜的人不多,他算一个,由此倒推,却也想到两种可能。”

  “什么?”

  “或许他是瑞国细作,故意搅乱大雍时局;或许他怀疑他要找的人在东宫手上,做局接近东宫。”

  殷誉和道:“或许是你想多了。”

  “不重要。”殷景亘道:“就算是真的,我也不会揭发他,他是顾家质子,一举一动牵扯边防大局。故而无论如何,父亲不必拉拢他,就让他做好一个质子的本分即可。”

  这话很明智。

  顾北溟本就与东宫相善,这立场不会因为顾经年的喜好而改变,顾家却有可能因为顾经年闯祸而受牵连。

  那么,东宫要做的就是让顾经年不要闯祸,这就够了,即所谓“质子的本分”。

  另一方面,殷景亘知道自己说得对,因此有话直说,进而忽略了一个父亲总被儿子提点是何种心情。

  只是,在如今雍帝老迈的情况下,殷誉和还须倚仗殷景亘,至于心情如何并不重要。

  

  次日,顾经年难得起了个大早,准备搬家。

  裴念起得更早,已经换好了衣裳。

  见她又穿上了阅微学堂的直裾深衣,顾经年不由问道:“嗯?你去上学?”

  “你不去?”裴念道:“你已三天不去了。”

  “今日搬家。”

  “我们有很多行李吗?”

  顾经年道:“这么好的告假机会,你不用?”

  裴念微微一哂,推门而出。

  院子里,张小芳已经把她的行李打包好了,交在琴儿手里。

  “琴儿姐,公子今日搬家,你能不能帮我把这个带过去啊。”

  “都是破烂,别带了。”

  琴儿看那裹包袱的布已经洗得泛白,也不去接。

  她懂张小芳的习惯,知道这里面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买蜂蜜送的罐子、缝衣服剩的布头、陈旧的老腊肉一类。

  琴儿以前虽为奴为婢,那也是大户人家,实在嫌弃这种习惯。

  “你就拿着吧。”顾经年出了屋道,“反正你手多。”

  琴儿讨厌顾经年,冷着脸,想要拒绝,手却不自觉地接过了包袱。

  那边顾经年转向张小芳,问道:“你也要去上学?”

  “嗯。”张小芳用力一点头,道:“勤能补拙。”

  琴儿见状,心中冷哂,不知顾经年看上了这土里土气的乡野姑娘什么,终日关切。

  同时,她不自觉地接过了顾经年递来的盆。

  “这个你也拿着。”

  与琴儿一样既讨厌顾经年却又当惯了奴仆的还有火伯,两人一样冷着脸,手里却都拿着最多的东西。

  态度不屑、任劳任怨。

  反之,高长竿很积极,嚷道:“搬家,我擅长,让我来。”

  “你别动。”顾经年及时制止,“你什么都别拿,跟着我走就行……你太瘦了。”

  “哦。”

  出了信王府,顾经年得到了一个让他略有些失望的消息,太子派人说今日有事,不能来喝他的暖居酒了。

  到了一个街口,阅微书院与新家是两个方向。

  高长竿扬起手挥了挥,喊道:“别忘了,今天住新家,早点回!”

  “好啊!”张小芳回头笑道。

  裴念维持着冷峻的气质,头也不回,却也抬手挥了挥。

  于是,两个普通人去照常上学,四个异人则去往新家。

  不论如何,他们在雍京暂时安了家。

第134章 暖居酒

  大门打开,门后,两列奴婢同时万福行礼。

  “公子回来了。”

  顾经年只是“嗯”了一声,将他们全都视作监视自己的眼线。

  琴儿则对这个宅院很是满意,认为这品味勉强及得上丹青,可惜少了些大家的字画。

  她到处逛了一圈,在后院看到摆在那的弓,不由拿起看了看,有些爱不释手。

  “喜欢吗?”

  身后有人问了一句,琴儿一回头,见是顾经年正立在那。

  “送你。”顾经年道。

  于他而言,用弓箭的意义已经不太大了。

  琴儿不由昂头道:“你不怕我射杀了你?”

  这种无聊话,顾经年懒得回答,转身走掉了。

  众人才安顿下来,殷淑就到了。

  她近来睡眠不太好,渐渐养成了与顾经年一样晚睡晚起的作息,没想到今日一醒来,却发现顾经年已经早起搬家了。

  她来得很急,但居然没像往常一般骑马来。

  “你……顾叔叔,你怎么不说一声就搬走了?”

  顾经年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扫视了一眼周围那些还在干活的仆婢。

  一个细微的动作,殷淑马上明白了原因,朝廷要尽快监视顾经年这个质子,东宫也要逼迫顾经年与信王府减少往来了。

  “郡主,这边说吧。”

  两人走到无人处,顾经年便道:“我对不住信王,没能助信王一雪前耻,还走了重犯。”

  “那与你无关。”殷淑道:“必是东宫故意的。”

  “嘘,隔墙有耳。”

首节上一节144/3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