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满眼红名开始 第86节

  ……你去跟陈荣山要,你要跟的队不是他儿子在带吗,只要你箭术过关,他会给你准备好的,不需要你操心。

  再不然你去跟李逡说,秋猎的事都是他在负责,不缺你这几根箭。”

  于是,耿煊麻溜的滚蛋了。

  不过第二天,他又来了。

  柴爷嘴上虽然骂骂咧咧,但耿煊能够感觉到,自己在旁边与他东拉西扯时,这老头的精神状态都可见的好了很多。

  反正秋猎将近,耿煊也没有别的安排,就当是关爱老人了。

  而且,来这里也并非真的耽误时间。

  在于柴爷的东拉西扯中,耿煊对这个世道的认识也在变得越来越深。

  虽然,老头因为常年待在常平坊,见闻没有及时“更新”,很多东西都是多年前的旧闻。

  但对耿煊来说,这些旧闻的价值一点不比“新闻”低。

  而且,也正因为是多年前的旧闻,老头说起来也更加没什么顾忌。

  ……

  “柴爷,那地下黑市的事,您再与我说说呗。”耿煊道。

  柴爷摆摆手:“我知道的都说了,翻来覆去就那么点东西,你还以为真有多神秘复杂不成?”

  见耿煊眼巴巴的盯着自己,满满的求知欲,他又觉得要是不说点什么都对不起这小子对自己如此上心。

  他当然知道,这小子这两天往自己这里跑,就是想要从自己口中多了解一些事情。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反而非常高兴,认为这才是真正脑子开了窍的。

  不像常平坊里其他小年轻,脑子里就只装了三件事。

  修炼、修炼,还是TM的修炼。

  仿佛只要一心修炼,变得比昨日的自己更强一些,前路就会越走越开阔。

  可这落在他眼中,就是典型的只知道低头赶路,却不懂抬头看路的愚钝表现。

  现在终于有个懂事的,他高兴都来不及。

  虽然嘴上骂咧咧,可每次他也都会绞尽脑汁的去回忆,争取不辜负了这耿家小子的期待。

  此刻,他正觉得地下黑市的故事都被对方掏空了,已无新意可讲。

  他忽地心中一动,想到另外一些东西。

  他轻咳一声,端起茶壶,慢慢喝了起来,整理心中思路。

  而早就摸清他习惯的耿煊,在他轻咳之时,就已经正襟危坐,做洗耳恭听状。

  “小子,你已经知道,放眼咱们元州,基本每个集市下面,都有一个地下黑市,只是大小有所不同。

  那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是集市先于地下黑市,还是地下黑市先于集市?”

  听了这个问题,耿煊心中第一时间就冒出了一个答案。

  当然是集市先于地下黑市。

  没有集市的繁荣和大量修炼者的存在,以及因此才产生的相应需求,自然不可能有地下黑市产生的土壤。

  这在耿煊的观念里,是一件理所当然之事。

  需求,才是最强的推动力。

  每个集市之所以都有地下黑市存在,正是因为聚居这些集市内鱼龙混杂的修炼者都有许多见不得光的交易需求。

  不过,在他要给出这个回答之前,就硬生生将之吞了回去。

  要是事情这么简单,柴爷也不可能在这时候问出来。

  那么很显然,真正的答案很可能是另一个。

  于是,他缓缓道:“地下黑市,先于集市存在。”

  柴爷点头,不置可否,又问:“那你可知道原因?”

  耿煊摇头:“不知道……还请柴爷解惑!”

  柴爷颔首,捋了捋颌下稀疏的胡须,从一个说话骂骂咧咧的老头代入进了为人师者的角色之中。

  “在康乐集的地下,除了地下黑市那一片,周围还有更大的区域,还有很多隧洞如蛛网一般分布着,你可知道?”

  “嗯,多少知道一些。

  ……听说集市里有不少人家都有地道直通地下,四通八达,甚至没人知道它的规模究竟有多大。

  我还听说那些地方很不安全,没人知道藏着什么危险。

  就连樊大馆主这样的高手,也不敢深入探察。”

  柴爷点头,淡淡道:

  “那我要告诉你,这样的地下网络。

  不止康乐集有,元州境内所有集市下面,都有!

  而且,规模绝不会比康乐集下面的这个小。

  甚至,据说每个集市下面的隧洞网络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连成了一片。

  只不过,有的地方隧洞稀疏,有的地方,隧洞密集交汇。

  而集市,便是建立在这一个个隧洞交汇最密集的点上!

  在集市建立之前,在地上还是一片荒芜的时候,一个个地下黑市就已经存在了。

  那时的地下黑市,规模可比现在的大多了。”

第82章 奇迹工程

  耳中听着柴爷的讲述,脑海中想象着一个巨大的、遍布元州地下的隧洞网络,耿煊有种头晕目眩之感。

  他虽然还不曾以自己的双脚亲自丈量过,但对于元州有多大,他心中还是大约有一些概念的。

  根据他以往就知道的一些信息,加之通过柴爷分享他年轻时行走元州多地的实际体验,耿煊猜测元州的面积不会低于百万平方公里。

  在这样巨大的元州地下弄出这么巨大的工程,即便充分考虑修炼者个人素质的强悍,那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而后,随着柴爷的讲述,耿煊对这个“奇迹工程”也有了更多认识。

  若是追溯其缘起,又要回到五百多年前的元帝陨落这个标志性事件。

  随着元帝陨落,强盛到不可一世,一统九州万方的大业帝国迅速崩塌。

  自此,九州大地都陷入剧烈的动荡之中。

  而处于崩塌最中心的元州以及生息于元州之上的兆亿黎庶,就像是处在炼狱的最中心,遭受的苦难也最为深重。

  一茬又一茬的兵灾,没完没了的匪患,再加上几乎与之伴生的瘟疫,饥荒……

  最惨的时候,真就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人烟”,便是纵马劫掠的土匪,都要生生饿死在这荒芜的大地之上,让人怀疑元州人已经彻底死绝。

  真实的情况是,自然有很多人死掉,一茬一茬的死掉。

  但终究有人活了下来,并且,用各自的智慧适应了残酷的世道。

  “有幸运的藏在了深山大泽之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这只是少数。

  而且,这些人自绝于九州之外,很难繁衍生息,最多两三代之后就消亡了。

  绝大多数,选择了看上去更艰难的一条路,藏到地下。”

  最开始,这或许还只是一部分人的选择。

  但随着元州局势的持续恶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藏进地下。

  地下没有那么多天然的,可供人栖息落脚之地怎么办?

  那就自己挖呀!

  反正,除非必要,已经没人再敢轻易出现在地面上,那就挖吧。

  只要人还活着,那就不停的挖下去。

  一代又一代的挖下去。

  自此,元州变成了两个元州。

  一个是地上的元州,那是专属于枭雄豪杰,所有不甘于平庸,想要“发光发热”之人的竞技场。

  一个是地下的元州,那是“庸人们”的苟活存身之地。

  为了能够活下来,他们生生扭转了自己的天性,把自己活成了一只只“土拨鼠”。

  而且,一旦形成规模之后,地下隧洞错综复杂,是挖掘者们天然的主场。

  外来者想要图谋加害他们,都要仔细掂量一下,不敢轻易进入。

  不然,猎人分分钟就会变成猎物,这可比地面之上防范严密的城防堡垒还要可靠!

  而这又反过来促使元州地下的网络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直至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说清其具体究竟。

  一开始,这些地下网络可能是分散的,彼此独立的,可随着它们不约而同的向更远处蔓延,彼此在地下“接头”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在这些不同的地下网络之间,刚交汇之时都发生了什么,柴爷也不知道,耿煊就更不知道了,但他却大约可能想象一二。

  而地下黑市,渐渐在这些地下交汇之地诞生了。

  一直到两百多年前,元州开始朝着现在的模样的转变。

  “庸人们”慢慢转移到地上,重新过上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

  地下黑市也随之转移到地上,慢慢演变成如今这种比地下黑市更加繁华、也更加复杂的集市。

  时间慢慢向前,随着这些亲身经历过地下生活的“庸人们”死去,那些长达三百多年,历经十几代人的“地下印记”也一点点消散,仿佛从来不曾有过。

  柴爷的讲述早就已经结束,可耿煊心中的感慨却没有终止。

  他再一次想到了前身的蒙学生涯。

  那个在正常的教学之外,还喜欢讲些历史小故事的老夫子,他赞叹过大稷王朝长达八百多年的天命,也为霸王的盖世之勇惊叹过,更是多次为元帝其人纠结不已,既神往于他的丰功伟业,也愤慨于他的残暴酷虐。

  他的这些“牢骚”,让耿煊这个“继任者”都受益不少。

  可是,对于这就发生在脚下的,长达三百多年的,在耿煊看来完全值得大书特书的事迹,却没有提及一个字。

  耿煊不相信,他的见闻会比柴爷这个“老杀材”差。

  那么,他从不曾提及一字的原因,只可能是他觉得这并不重要。

  而这也正是最让耿煊慨叹不已,心潮激荡的原因所在。

  别说一两百年后的一个蒙学老夫子没把他们当一回事,就连他们自己,不也如此么?

  他们,这一群,一代代的“庸人们”,所做一切,都不过是为自己挣命而已。

  每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都在为自己挣命,这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时至今日,他们的痕迹在这世间几乎消散殆尽。

  唯一留下的,也就一张隐藏在元州超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之下的“蛛网”而已。

首节上一节86/7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