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我在巡甲司肝经验 第434节

  兵马大元帅是军部一把手,在王权体系中,亦是数一数二的重臣。

  地位之高,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通常这个位置,翠王都会留给自家族人把持。

  此番让宋长明这个非王族中人胜任,也是破天荒头一遭了。

  不过,这一点也不难理解。

  对于宋长明,翠王的拉拢之意不言而喻。

  尤其是此番共同抗击了苏家之后,宋长明与翠王所代表的胡氏王族,可谓是绑定的相当密切。

  给一个大元帅的位置,只会让二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牢靠。

  翠王此举,在昔颜雪看来,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像宋长明这样强大的人才,再怎么拉拢交好都不过分。

  昔颜雪心思转动,余光落到一旁的女儿身上。

  “或许,也确实可以将女儿继续留在这里”

  她此番本想带苏青青回狐山静修,但此刻她的想法有了些改变。

  将苏青青留在宋长明的身边,这本身也是苏青青自己的意愿,且十分强烈。

  而宋长明也在此前的大战中充分展现了个人强大的实力,足以护住她的女儿了。

  见宋长明接受了大元帅之位,翠王最是高兴,胡冢则是一脸欣慰。

  酒过三巡,茶过五回,几人方才离去。

  昔颜雪带走了苏青青。

  翠王则带着胡冢回到了王府,此战结束,他们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急需要处理。

  苏氏作为长生家,他们的这次灭亡影响必然不会小,甚至可能会引发整个云州的轩然大波。

  翠王若是之后运作不当,恐怕还会因此事引来巨大的非议以及麻烦。

  当然,这些暂时不是宋长明需要顾虑的。

  之后的日子里,他一边恢复状态,巩固宗师修为,一边则同胡冢完成帅印以及其他职务上的内容交接。

  当他正式上任兵马大元帅的消息传出时,已是一个月后的事了。

  这自是在主城地界引来了一波不小的震动。

  宋长明的名头,如今各家各势力皆知,是翠王重点培养的一号人物。

  只是他们都没料到在与苏氏大战过后,翠王会让胡冢退位让贤,将兵马大元帅直接留给了宋长明。

  此举也可见宋长明有多受翠王赏识和中意。

  年不过百岁的大元帅,也是所有人生平仅见,独此一份。

  而在军中,此事也引来了一些争议。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宋长明上任大元帅心服口服。

  当然,翠王的命令在此,底下人也只有服从的份。

  八月中旬,第二城区,军部总址。

  一间规模不小的议会厅中,四十八名翠旗军大帅聚首一堂,按照阅兵大会后的排列顺序,依次就坐于此。

  此刻,这些大帅神色各异。

  有相互低声谈论寒暄,也有双手抱胸闭目养神,在他们的身后站着一名亲卫,手执一幅军旗,表明各自所统御的大军。

  除此之外,还有军部一些重要的内务官,以及王府的督军驻使。

  总之,军部的重要干部和官员,都已经齐至。

  “大元帅到!”

  声音传来,在坐的众名大帅无论地位实力如何,头顶几枚帅珠,都纷纷起身,看向大厅一侧。

  宋长明穿着元帅的鎏金衣甲,身披蟒袍,缓缓走了进来。

  众大帅的目光自然的落到了宋长明的身上。

  宋长明虽相貌年轻,但器宇不凡,尤其是一身强大的体魄气血,透着无与伦比的威猛之气。

  没有哪个军部之人胆敢轻视了宋长明。

  而当宋长明扬起蟒袍,坐在元帅椅之上时,他身上的宗师气息,自然而然的散了出来,令整个大厅为之一肃。

  宋长明代替胡冢上位,军部中是存在一些争议,但这些争议只在小范围的新兵,预备役口中传开,并不包括在坐的一众大帅和军部高官。

  他们都不是瞎子,那日宋长明力斩苏氏老祖的一幕就发生在主城之外,宋长明的强大,他们都有目共睹,心知肚明。

  宋长明坐上军部兵马大元帅的位置,只能说翠王的拉拢之意太过明显,也不难理解这一点。

  这不仅是宋长明将来不可限量,更是他当下的实力就已经极强了,完全有资格力压群雄去当这大元帅。

  甚至这武道宗师的修为实力,只是待着当军中一大帅,反倒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再加上宋长明在灭苏大战中的卓越表现以及巨大功绩,也正是明白这些前因后果,故而在坐所有大帅心中,皆是对宋长明服气,没有任何非议。

  “恭迎新元帅登位。”

  所有大帅和军部高官在宋长明就坐元帅椅后,整齐划一的震声行礼道。

  “免礼了,诸位坐。”宋长明开口道。

  他神色自若,倒也没什么好怯场的,毕竟他在军部也已经摸爬滚打的数十年,了解颇深。

  只要职位还在军部,那就是他的舒适圈,哪怕现在已经坐上了军部一把手的位置。

  众人闻言,谢过后这才相继落座。

  宋长明下意识的看了一眼下方左手边的第一个位置,那张大帅椅是空缺着的,只有一名亲卫仍拿着军旗站在椅子后头,表明这是第一军大帅的位置。

  那日胡洞火的牺牲,对整个军部来说都是地震级的消息,甚至不亚于他此番突然胜任兵马大元帅一事让人震惊。

  而也正是胡洞火的牺牲,成了此次苏家覆灭的最终导火索。

  而除了一军大帅之位目前仍空缺之外,放眼望去,还有两张大帅椅是空缺的。

  也就是说,这次灭苏大战,一共牺牲了三名现任军部大帅。

  每一名统兵大帅对军部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意义重大。

  鲜少有大战会以牺牲一名大帅作为代价。

  此前的妖族全面入侵是一次,此番灭苏大战便是近些年的第二回。

  “这是我上任后第一次用元帅令召开军部的全面会议,一方面是让诸位知晓我,另一方面则是要定下四个空缺的元帅之位候补名单”

  宋长明也没有说太多的场面话,很快就进入此次议会的正事。

  三个牺牲的大帅之位需要填补,除此之外,还有他上任大元帅后,此前的十九军大帅之位,也同样需要人来接手。

  如过往那般,由各个大帅进言,推荐各军中的人选,再由他来亲自敲定候选的名单。

  而后便如他当上十九军大帅那般,通过各方面考量,进行层层筛选比较,优中选优,最终竞争出四个新的大帅出来。

  过程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至于最终选出的四个新大帅是谁,就要看到时候名单中的所有人表现了。

  此次有四个新大帅的名额,对军中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千载难逢,亦是梦寐以求的晋升机会。

第462章 走马上任,长生氏族!(二合一)

  “我推荐麾下小旗主杨臻,过去已经参选过一回,此次在灭苏大战中,亦是有斩杀苏氏族人的战功.”王天双正色道。

  宋长明看了一眼这位曾经的老上司,点了点头。

  “记上。”

  他也无需顾虑避嫌问题,如今他已是军部的一把手,在军中他便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就算他真的任人唯亲,旁人也拿他没办法,只有翠王亲自来说道有用。

  当然,将杨臻列入候选名单中,也并不需要他力排众议。

  杨臻本身的实力和功绩都是满足条件的,甚至在一众候选者中都算是出色的一批。

  无非还是老生常谈的背景身世差了太多。

  但如今,宋长明便是杨臻最大的靠山和后台,旁人又能再说道什么呢。

  “第五军团,小旗主,许元。”孟昆仑随后出声。

  他并未说举荐的理由,罗列战功的话语,但只雷霆战将许元的名头,就足以让一众大帅点头认可。

  “记上。”宋长明也没有什么好迟疑的,这都是他的老朋友了。

  哪怕孟昆仑不提,他都会去抬一手。

  “我举荐第六军小旗主,窦玄.”

  “我举荐十一军小旗主,温振.”

  名单开始扩充,此次有四个大帅位置空缺,故而候选名单也能多罗列些人选进来。

  其中不乏有宋长明耳熟的名字,亦有他没怎么了解过之人。

  毕竟偌大的军部,四十八支翠旗大军,数十万的将士,他不可能记下每个人,至多是对那些闯出名声,战功显赫之人有点印象。

  宋长明也没有搞什么特立独行,只按照条件来,符合要求条件的也不为难,都列入名单之中。

  而若有不满足条件的,除非能像宋长明当年一样,实力相当过硬,那他也会给个机会列入。

  名单列入过半,忽而一名大帅起身,对宋长明先是恭敬的行了一礼,方才看起来有些迟疑的出言道。

  “我举荐一军小旗主,唐乐山”

  宋长明静静的听着,对这个唐乐山他还是有些印象的。

  当年唐乐山就不服宋长明能够胜过他,占了十九军大帅之位。

  此事执念根深蒂固,后来再见时,唐乐山甚至顶撞胡洞火这位自家大帅,也要与宋长明再比一场。

  最终被宋长明打碎了道心,变得恍恍惚惚。

  如今一军大帅胡洞火已经牺牲,这举荐唐乐山之人也不意外,是唐家背景的一名大帅。

  看对方的样子,显然也知道唐乐山是有冒犯过宋长明的。

  如今宋长明已是军部的大元帅,他想要在名额上卡死唐乐山,那么唐乐山这辈子都休想再染指元帅之位了。

  没办法,元帅的权力就是有这么大。

  故而他也担心这次举荐,会惹来新元帅的不快和限制。

  然而,宋长明在听到唐乐山之名后神色如常,只道记上。

  他还真没把当初唐乐山的那点冒犯放在心上。

首节上一节434/7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