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召唤之武镇天下 第99节

  十万士卒平日里只是在军营之中操练,全无驻守边关的紧迫感。

  双方虽然都在边关之上屯兵,但是双方之间有着长达六十里的缓冲区,原本这些缓冲区,应当是双方交手最激烈的地方,以往边关的小冲突基本上都发生在这里。

  但王贵从大燕驻守西部边关的老卒口中得知,无论是之前的大燕,还是一旁的大炎,从未有披坚执锐的巡逻队踏足过这些地方。

  即使是双方斥候的探查范围,也只是在自家城墙周围的二十里,轻易不会出自家的势力范围,两个王朝,就像两个遵守规矩的君子一样,从不越雷池一步。

  两军的活动范围不接壤,就连斥候最近也都是相隔二十里,又谈何发生冲突。

  王贵接受防卫之后,只是将这里的情况修书一份报于朝廷,不过如今大夏王朝百废待兴,正在吞噬大燕的底蕴以极快的速度生长,暂时还没有扩张的打算,王贵也没有破坏双方约定俗成的规矩。

  “我乃大炎六皇子炎无渊,奉我大炎陛下之令担任此次使团主使,此乃我大炎国书,还请王将军过目!”一百多人的使团来到玄阳关前,身穿赤色火焰服的青年从马车之中走出来,一抬手,一卷赤色帛书淡红色罡气的加持之下稳稳的飘向王贵。

  王贵借过国书一扫,没有任何问题,便交还给了下面的炎国使臣,“开城门!”

  随着王贵一身令下,厚重的铁门缓缓打开,放炎国使臣一行人入关,王贵和炎无渊随口寒暄了几句,核查了使团人数之后,大炎使团便在一千定西军骑兵的护卫之下向着长安城而去。

  随着大炎使团缓缓离开戒备森严的边关,使团之中的两辆马车前面的一辆,六皇子炎无渊和一个面容端庄秀美的女子同坐在马车之中。

  “大夏的守关将军,乃是真罡境大宗师,守关大军也是清一色的武者大军,光从边境实力来看,恐怕要胜过之前的大燕!”女子有些凝重的开口道。

  “两位混元境武者,而且都正值壮年,寿元悠长,在混元境数量上,已经不逊色于我大炎,比起昔日大燕,有过之而无不及!”炎无渊也是满脸凝重的开口道。

  “大夏实力远强于大燕,恐不会满足于十二州之地,等消化了境内人口,必然会对周遭三国之一动兵。”沉吟片刻,一旁的女子开口道。

  随着炎无渊话音落下,车厢里面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炎晋两国乃是世仇,两国之间的恩怨堪比北地十六国和北蛮之间的仇怨,从炎国建立开始,四百年时间,双方从未停兵。

  两国边关之上陈兵加起来超过三百万,双方各有混元境武者坐镇边关,大炎驻守在边关之上的真罡境大宗师足有双手之数,下面的元罡境宗师、通玄境武者更是数不胜数。

  大炎两位混元境武者,有一位坐镇边关,只剩一位坐镇于京城之中,这些消息在大炎之中人尽皆知,大夏皇帝只要派人进入大炎地界一查就清楚了。

  昔日的大燕还好,再怎么说也只是一位混元境武者,和越国还有仇怨在,不会在征伐大炎,两线开战,可如今的大夏,完全有两线开战的能力。

  甚至如今的越国还敢不敢和大夏开战,敢不敢讨要那四州之地都是一个未知数。

  如今东边有强盛的大夏崛起,西边的传承近千年的晋朝也从四面开战的情况下撑了过来,元气一点点恢复,变得越来越强大,由不得炎国人不担心。

  沉默半响,炎无渊看着女子道:“周遭三国,卫国最强,越国最弱,大夏对越国动手的可能性最大。我们此去,必须要展现出我大炎的实力,让大夏有所忌惮,让其和我大炎建立盟约,守望相助,如此,才能解我大炎之危!”

  “嗯,大夏再强也是初立,其以犁庭扫穴之势扫灭大燕,不足半年时间,整个大燕就此覆灭,落入大夏之手,这固然展现出了大夏的强盛,但同样也暴露了大夏的缺点。”

  “这般短的时间,大夏有没有将麾下掌控完全还是个问题,也没有时间消化燕南燕北九州之地。换言之,目前大夏的底蕴,仅仅是来自于大夏骑兵之前在北境的积累。”

  “小小北境,民不足两千万,又能培养出多少高手来,顶尖高手或许不缺,但是中下层武者定然不多,如今的大夏中下层武者尚且还在空窗期。”

  “有你我二人,还有卫将军,萧尚书,以及一百炽焰军,八位赤炎卫在,大夏混元境武者不出,必然能让大夏知晓我大炎的厉害!”

  炎无渊点了点头,“嗯,实力压过大夏,再以我大炎和大晋开战为由,和大夏修好,我们此行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长安城,楚江看着手中的军报,“甲士一百一十二人,武将两名,主使大炎六皇子,副使安平郡主,礼部侍郎。”

  这使团倒是隆重,不知道葫芦卖的是什么药,楚江随手将手中军报放下,接着处理手中国事,具体情况,等使团来了就知道了。

  翻开今日内阁送上来的第一本奏书,楚江眼神微动,这奏书竟然张居正这个内阁学士亲自上的书。

  皇宫的名字?

  楚江面露恍然,楚江之前只是将燕山城改成了长安城,长安城里面的皇宫,如今可还是照着以往大燕的名字来的。

第243章 大明宫!清扫地方帮派!

  长安城内燕山宫,这个名字确实不太适合了,待改一个属于大夏的皇宫名字。

  随着楚江这个念头一起,阿房宫,长乐宫,紫薇城,太极宫,大明宫,紫禁城一个个名字瞬间从楚江脑海里面冒出来了。

  为楚江自己的所居住的皇宫命名,这可不是一个小事,一朝皇宫,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不仅仅是楚江一个人住的地方,还是朝廷主要机构所在的地方,朝廷上衮衮诸公办公的地方。

  同样的,皇宫也是大夏日后最为尊贵的地方,是大夏百姓心中的象征,代表这大夏的威严,这可不能马虎。

  之前筹备四定大军,楚江制定朝廷制度的时候,什么都想到了,唯独将这个给忽略了。

  片刻之后,楚江心中有了主意,既然更名为长安,希望自己治下如同盛唐一般歌舞升平,永无兵祸之灾,那皇宫宫名也就延续大唐的名字吧。

  “来人,拟旨!”

  “燕山宫改名为大明宫,召开朝会的大殿更名为宣政殿,朕之寝宫,改名为紫宸殿,皇宫大门改名为朱雀门,,皇宫后门改名为玄武门,从长安城大门开始,到朱雀门前这一条主街道,改名为朱雀大街!”

  “圣旨传至内阁,以最快的速度发往全国各地,昭告天下!”

  “遵旨!”

  负责拟旨的锦衣卫当即起身离开。

  楚江站在大殿之中,望着外面的皇宫,大明宫,日后就是楚江的皇宫了。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如今的大夏皇宫,远远配不上这句话,也派不上大明宫这个称呼,不过楚江有信心,要不了几年,自己的大明宫必然能配得上这句话!

  大明宫,中国古代第一宫殿,放在楚江穿越之前,能分四个紫禁城。

  如今楚江以此为名,大明宫日后必然是此界第一宫殿!

  大夏大明宫之名,必将响彻天下,威镇寰宇!

  翻开第二本奏书,是楚江治下的一个州牧的奏疏,奏请的事情,是地方之上帮派盛行,里面汇聚了大批武者,呼啸乡里,收取保护费,地方上的城镇之中皆有其身影。

  这些帮派收拢了大量的闲汉,里面有粗浅的武功传授,是江湖武者最广泛的来源之一,江湖之上八成的高手都是从各地帮派之中起家的。

  其中还有槽帮这等控制数县水运的大帮派在,势力之强,甚至不弱于当地府衙!

  不过这些帮派等楚江派下去的州牧一到,即刻献上了大量银钱,声称愿为朝廷效劳,为朝廷眼线,监察城内所有情况,一年之中帮派的八成收益愿意上交于州牧等一众官员。若是朝廷府衙实力不足时,也可征调帮派人士辅助缉拿要犯。

  此时干系重大,九州之中帮派盛行,而且帮派上缴的一部分利益不在税赋之中,确实是额外多出来的收入,当地州牧不敢决断,上奏朝廷中枢让楚江圣裁!

  楚江冷笑一声,想都没想直接开口道:“拟旨,传令天下各州、郡、县、镇,彻底扫平所有帮派,择其优异者,收入府衙之中,冥顽不灵者,杀无赦!”

  “日后我大夏之中,没有帮派一说,此次扫灭所有帮派之后,再有组建帮派之人,按组建私兵,意图谋反之罪判处,一旦查名,凌迟处死!”

  随着楚江话音落下,大殿之中的锦衣卫瞬间一颤,目光之中露出了惊骇之色,凌迟处死!

  这可是大夏之中对个人最为严厉的刑法了,组建帮派,以凌迟罪论处,陛下对帮派之人深恶痛绝啊。

  “遵旨!”一个锦衣卫当即转身离开。

  楚江随手将一旁的奏书仍在了桌上,帮派,宗门,这两个天生就是和朝廷站在对立面上的东西,可能此界的人或许会受限时代的局限性以及个人伟力的重要性,认为宗门和帮派是必然存在的事务,一个王朝必然会演变出这些势力。

  但楚江可是从后世而来的,宗门、帮派,说白了就是一群类似于黑社会的脱产武装,不事生产,只专心于练武,而且拥有很强的力量。

  既是脱产,那就是靠着这天下的百姓供养,靠着收取保护费过活。然这天下都是大夏的天下,百姓自然也是大夏的百姓,既然大夏的百姓,又何必去供养一群不忠于大夏的武装力量呢?

  说的好听,为朝廷排忧解难,辅助府衙抓捕犯人,为朝廷带来一份额外的收益,但究其原因,帮派不还是靠着大夏之人供养吗?

  爬在大夏身上吸血,对大夏却没有任何用处,反倒是危害地方上治安的不稳定因素,留着这些人有什么用?

  一支不属于大夏控制的武力组织,还想在大夏之中生存,绝无可能!

  不过地方上帮派遍地开花的结果,也和府衙的实力不足有关系,毕竟衙役需要发银子,但这些帮派不用。而且这些帮派也是衙门最好的眼线。

  如今既要扫灭这些帮派,自然也需要加强地方府衙的力量,用来管制地方。

  思索片刻,楚江再次开口道:“传旨:地方上设立白役一职,隶属于府衙捕快之下,所有白役不入衙役之属,平日里保持自己的正常生活,一旦有要事,则为府衙打探消息,每月之中,府衙为这些白役发布少许酬劳。”

  “若是立下功劳,另有赏赐!”

  “遵旨!”

  帮派对各地府衙最大的作用,无非是眼线众多,但这个眼线,帮派之人做得,这些寻常百姓也能做得,而且这些事对白役本身来说也是一件小事,需要很少的酬劳即可,一个普通衙役的俸银,完全能供养起四五十个白役。

  毕竟白役不需要其本身是武者,而且他们本身也有自己的事情干,一份额外的收入,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此令一下,日后白役就是专属于各地府衙之中的眼线了,类似于锦衣卫里面的暗所之人一样,专为打探情报所用。

  如今立国已经近两月时间,锦衣卫的暗探已经遍布整个大夏十二州,隶属于锦衣卫的暗子也遍布整个天下,楚江召唤出来的暗所锦衣卫,基本上每个人麾下都发展出去了几个乃至于十几个暗子,用来打探情报。

  当然,锦衣卫是锦衣卫,锦衣卫隶属于禁军,是专门为楚江负责的军队,是楚江的眼睛,不是各地府衙的眼睛,楚江可不会让锦衣卫去协助地方府衙打探情报。

  楚江将锦衣卫划分到禁军之中,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最初楚江的意思是将锦衣卫独立出来,成立一个情报部门,不过最终楚江放弃了这个想法。

  一个朝廷,不需要独立的情报部门!

  朝廷之中需要情报部门的就三个地方,一个是地方府衙,用以监察民间,搜捕罪犯,以前用帮派做眼线,现在有白役盯着。二是军中斥候,大军行军途中,用以打探敌方动向,同样,军中斥候自然有军卒担任,用不到独立出来的情报系统。

  第三,则是楚江这个皇帝了,建立情报部门最大的用处,恐怕就是给楚江打探消息,既然是为楚江一人负责,那直接编入禁军之中即可,也没必要单开一个部门。

  划入禁军之中,也就是意味着锦衣卫不为朝廷负责,只为楚江一人负责!

  禁军,是专门为楚江效力的部门,里面的人以禁军统称,但干的是不是军队干的事情,那就只有楚江一个人知道了!禁军有什么职能,取决于楚江需要什么!

  再次因为帮派之事下达了一道旨意之后,楚江坐在龙椅之上依旧思索着帮派之事,大夏的帮派确实不强,可以轻松扫灭,但是大夏之外可不一样,强大的宗门数不胜数。

  楚江如今的国策,不仅仅关乎现在,也会影响未来,此事必须慎重考虑!

第244章 文武学制!稷下学宫!

  玄幻世界集伟力于个人,个人的实力强大到一定程度,足以和朝廷向抗衡,甚至一人灭一国也不是不行。

  等这些人修为进无可进,想要将自身的功法和武技传承下去,则会开宗立派,广收门徒,形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宗门。

  而这些宗门的弟子等年岁日久之后,又会散步到地方之上,形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修炼世家以及帮派,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如今天下城池无一没有帮派的局面。

  这些宗门和帮派连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形成了一个脱离朝廷的体系,这个体系,就是天下武者所谓的江湖。

  江湖不惹庙堂,庙堂不管江湖。

  江湖人打江湖人,只要不伤及普通百姓,不扰乱城邦治安,朝廷一概不理,同样,所有江湖人进入朝廷的城池之后也会守着规矩,万一不守,镇武司会按照朝廷的规矩办!

  这是之前大燕朝廷和一众武林宗门相处的办法,之前的大燕很强,但是江湖也不弱,江湖三大宗门,还有一个黑莲教,足足四位真罡境大宗师存在,朝廷等闲也不敢招惹江湖,而是用重利将江湖上的三位真罡境大宗师挂在了护国府名下。

  而且江湖之上,可不仅仅是三大宗门,燕山之上还有两个顶尖宗门,虽不入江湖,但其在江湖上的传说数百年从未消失。

  天地观,金刚寺,两个有混元境武者坐镇的顶尖实力,虽然不理俗世,但大燕朝廷可不是楚江,一心想着干翻大虞,麾下混元境高手众多,不将两个势力放在眼里。

  两个混元境武者,即使不干涉,静静的坐镇在燕山之上,已经足以影响大燕的国策了,两个顶尖势力是没有什么动作,但大燕朝廷的人可不会将两个势力视为空气。

  年年有赏赐,岁岁有册封!

  从开国之初,到大燕灭亡的那一年,从未停过!

  两个混元境,站着不动也是一种威慑,毕竟,万一这两位要是翻脸了,大燕的社稷恐怕顷刻之间便会崩塌,由不得大燕朝廷不紧张。

  如此情况之下,大燕又怎么敢动江湖这个庞然大物。

  而且江湖也有江湖的作用,遍布天下的帮派,是府衙最好的眼线,而且每年还能有一大部分不属于税收的额外收入入账,也能缓解朝廷的财政。

  最重要的是,江湖还承担着培养底层武者的作用。

  朝廷不缺功法武技,但你想要修炼,必须加入朝廷才行,加入朝廷,那是吏,想进去的人多了去了,祖辈没有点关系,削尖脑袋也进不去。

  而江湖帮派不一样,本就是三教九流组成,只要年轻,想进去就能进去,在昔日大燕的统治之下,帮派才是普通人能接触到的学武地方。

  有着人口基数的积累,从帮派里面走出来的高手数不胜数,甚至镇武司里面绝大部分人都是从帮派之中招收的。

  甚至在战时,紧急募兵的时候,大部分的兵员也是从帮派里面走出去的。

  当然,好处多,坏处也多,这些帮派的每一个好处都伴随着数倍于好处的坏处,对一个王朝来说绝对毫无益处!

  帮派宗门,必须清除,这没得商量!

  但清除之后,必须待安排部门将帮派干的活给接下来。

首节上一节99/2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