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真实模拟游戏 第13节

  “你男朋友那还有吗?我听说中国学生回国的时候,都会带几件皮夹克牛仔裤什么的。”

  “我也要!娜塔莎,海洋那里还有吗?”

  “有没有大衣?我看看大衣!”

  在王海洋首战告捷之时,李向前抱着样品,有些拘谨地敲开了他最熟悉的一位年轻讲师,安德尔老师的办公室门。

  “安德尔老师,打扰您了。”李向前用流利的俄语说道。

  “哦,向前啊,快进来,有什么事吗?”安德尔老师很和善。

  李向前拿出牛仔裤和羊皮大衣,有些紧张地按照陈建华教的“剧本”说道:“老师…是这样,我…我家里知道我在这边学习,托了点关系,从中国弄来一批…嗯…高档一点的牛仔裤和羊皮大衣。”

  “质量非常好,是顶级的。我…我想勤工俭学一下,帮家里分担点。您…您看看有没有需要?价格…价格很实惠的。”

  安德尔老师本来只是出于礼貌看看,但当他的手摸到那厚实柔软的羊毛大衣内衬,看到牛仔裤精致的走线和五金件时,眼神立刻变了。

  他拿起大衣仔细端详,又看了看牛仔裤的版型。

  “向前,这…这质量确实非常好啊!中国生产的?”

  安德尔有些惊讶,他印象里的中国产品可不是这样的。

  “是的老师,这件大衣虽然出自一家小工厂,但用料和工艺都是最好的。”李向前连忙解释。

  安德尔老师拿着羊皮大衣在身上比划了一下,非常合身。

  他下个月要去列宁格勒参加一个重要学术会议,正愁没有一件既体面又保暖的大衣。

  这件大衣无论是款式还是用料,都远超他的预期。

  450卢布的价格,对他来说虽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完全在承受范围内,而且性价比极高!

  “向前,这件大衣,我要了!”安德尔老师果断决定,“450卢布是吧?我这就给你拿钱。”

  他一边掏钱一边感慨,“没想到中国现在也能生产这么好的东西了。这牛仔裤…版型也很不错。”

  他目光又落在了牛仔裤上。

  李向前心中一喜,连忙道:“牛仔裤220卢布一条,质量绝对可靠!老师您可以试试。”

  安德尔老师想了想,爽快地又掏出220卢布:“好!这条牛仔裤我也要了!正好配这件大衣!”

  他拍了拍李向前的肩膀,“向前,你是个踏实肯干的好学生!勤工俭学是好事,但也要注意学业。”

  “谢谢老师!我一定努力学习!”李向前激动地接过钱,感觉沉甸甸的。

  首战告捷!

  李向前信心大增,又马不停蹄地去找了另外两位关系不错的年轻讲师。

  张伟则彻底化身“派对王子”和“潮流先锋”。

  他精心挑选了一条最合身、最能凸显他身材的牛仔裤穿上,外面套着一件帅气的夹克,带着几件样品,昂首阔步地走进了当晚一个规模不小的留学生与本地学生混合派对。

  他流利的俄语带着恰到好处的异域腔调,加上本就开朗健谈的性格和一身新潮的行头,很快就成为派对的焦点之一。

  当他端着饮料,自然地与几个本地学生聊起莫斯柯的天气和音乐时,终于有人注意到了他那条与众不同的裤子。

  “嘿,张!你这条裤子很酷啊!哪里买的?不是苏联货吧?”一个叫伊戈尔的本地学生问道。

  张伟心中暗喜,表面却云淡风轻:“哦,你说这个啊?‘苹果牌’,中国来的,我们国家现在最火的牛仔品牌。”

  他故意拉了拉裤线,展示那优秀的版型,“料子厚实,穿着舒服,关键是…价格比李维斯便宜不少,只要220卢布。”

  “220卢布?质量看着真不错!”伊戈尔伸手摸了摸,“中国货?现在质量这么好了?”

  “当然!”张伟带着一丝民族自豪感,“中国南方制造的,工艺不比美国差!而且,”

  他压低声音,带着点神秘感,“这牌子刚进苏联,量很少,我是托朋友关系才拿到的。纯属校园福利,外面市场都抢疯了!”

  “真的假的?”伊戈尔和他旁边的朋友都来了兴趣,“还有吗?我也想搞一条!”

  “是啊,看着真不错!有没有我的尺码?”

  张伟笑道:“都有都有,别抢,每个人都有。”

  “稀缺性”、“校园专属”、“中国最新潮牌”几个概念在酒精、音乐和口口相传中被不断放大。

  派对还没结束,张伟带去的几件样品就被预订一空,甚至有人当场付了定金,让他务必给自己留货。

  张伟感觉自己不是在卖衣服,而是在传播一种潮流,他深刻体会到了社交即销售这句话的意思。

  陈建华则自始至终都在宿舍这个大本营坐镇。

  他的宿舍门几乎没关过,不断有他发展的“下线”回来补货、交钱,也不断有被吸引来的苏联学生和老师直接上门看货购买。

  他一边收钱、记账、分发货物,一边协调着王海洋那边紧急的补货需求,还要接听李向前和张伟那边反馈回来的信息和订单。

  钱,像流水一样涌进来。

  卢布堆满了他的抽屉,塞满了他的书包。

  他第一次感受到金钱的重量和速度是如此惊人。

  看着空荡荡的宿舍地上只剩下最后几件零散的样品,听着“下线”们兴奋地汇报着各处火爆的销售情况,陈建华的心脏砰砰直跳,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对秦远深深的佩服涌上心头。

  仅仅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

  他和他的伙伴们,加上临时发展的“下线”,竟然将分到的两大包货物销售一空!

  这速度,比在契卡市场摆摊快了何止十倍!

  凌晨时分,陈建华、王海洋、李向前、张伟四人拖着一身的疲惫,再次在宿舍碰头。

  他们四个,看着各自带回来的、甚至需要书包和袋子才能装下的厚厚卢布,所有人都被这巨大的成果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我的天…”王海洋看着桌子上堆成小山的钞票,喃喃道,“这…这比我爸在家一年挣得还多!”

  张伟兴奋地拍着桌子:“远哥这路子太野了!校园市场,真特么是个金矿啊!”

  他回头看向陈建华,渴望道:“建华,这个生意能做,一定要跟远哥打好关系,远哥他们多来几趟莫斯柯,我们都能跟着发财啊!”

  李向前小心翼翼地整理着自己那份钱,手还在微微发抖,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能给家里寄多少,给妹妹买什么。

  陈建华深吸一口气,强压着激动,快速清点着总额,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兄弟们,别激动!”

  “这只是开始,第一天卖得好是正常的!”

  “明天我们要去远哥那里拿更多货!”

  “按这个速度,明天一天,我们就能把剩下的货全干光!莫斯柯十几所大学,我们才开了个头!”

  巨大的财富和成功的喜悦,像烈酒一样冲刷着这四个年轻人的神经。

  他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秦远为他们打开的,不仅仅是一扇赚钱的门,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世界!

  清空库存?五天?

  他们已经看到了提前完成的曙光!

第17章 心毒,手狠

  清晨,契卡市场仓库旅馆。

  窗外天色微亮,莫斯柯冬日的寒气透过老旧的窗户渗入房间。

  秦远、刚子、大斌子和老张头围坐在小桌旁,桌上摊着地图和一些记着数字的纸条。

  墙角堆放的货物包裹已经明显减少,但仍有四包剩下。

  这已经是他们抵达莫斯柯的第四天。

  带来的十包货物,契卡市场摊位和大学区摊位合力消化了六包,剩下的四包,必须在两天内清空!

  刚子灌了口凉水提神,看着那堆货,忍不住嘀咕:“远哥,建华他们那几个学生仔…真能行吗?”

  “卖东西这活儿,光靠嘴皮子不行,得豁得出脸皮去吆喝,去磨啊!咱们在契卡市场这两天,嗓子都喊哑了,脸皮也磨厚了,才卖出去这些。”

  “他们一群读书人,脸皮薄,拉得下脸去跟毛子推销吗?”

  他想起自己刚开始叫卖时的窘迫,深有体会。

  秦远正低头看着地图上标记的大学城区域,闻言抬起头,眼神沉稳而笃定:“刚子,别小看这些学生。”

  “就说建华,外表柔弱,但心里有股韧劲儿,脑子也活络。”

  “张伟、王海洋那几个,都不是书呆子。”

  “尤其是王海洋,有那个毛妹女朋友帮衬,事半功倍。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爆发出你想象不到的能量。”

  他顿了顿,看向大斌子和老张头:“斌子,张叔,建华他们昨天有去大学区摊位找你们吗?或者打电话过来?”

  大斌子摇摇头:“没有,我和张叔收摊前都没见他们人影,也没接到电话。”

  老张头磕了磕烟锅:“旅馆这边也没动静。”

  秦远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那就好。没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说明他们要么在忙,要么进展顺利,暂时不需要支援。等着吧,他们今天肯定会来。”

  他不再纠结这个问题,手指点在地图上的莫斯柯国立银行道:“时间不等人,货要卖,卢布也得尽快换成人民币,等建华他们来了,拿到货款,我就去一趟这边的银行,将咱们的钱全都换成人民币。”

  他想的很清楚。

  现在美元换卢布的官方汇率是1比1.8。

  你用卢布换美元,那是铁定换不出这么多钱出来的。

  因为苏联自己也缺美元。

  要想换,只能在黑市里换。

  但黑市里的汇率价格相差十分悬殊。

  但是人民币不同,两国是有工业往来的。

  莫斯柯国立银行有大把的人民币。

  趁着现在卢布的汇率还没崩,银行系统还在正常运转。

  这卢布与人民币1比5的汇率比,不得狠狠的薅一把老大哥的羊毛啊。

  对这一点,几人都没有意见。

  卢布放在手里,他们总有种不安心的感觉。

  还是人民币更好。

  回去就能分钱。

  看出了他们的喜悦,秦远冷静道:“斌子,刚子,现在可还不是松懈的时候。”

  “今天你们俩去契卡市场这个摊位,瓦西里和伊万这条线要维持住,尽可能出货。”

  他转头,目光落在老江湖老张头身上,带着一种更深远的谋划:“张叔,有件更重要的事,非您老出马不可。”

  “您之前不是在哈巴罗夫斯克待过好些年吗?那边的人脉,还在吧?”

  老张头眼神一凝,放下旱烟杆:“哈巴罗夫斯克?人脉倒是有几个老关系,但年头久了…远子,你想干什么?那地方离咱们边境是近,隔着黑龙江就是抚远,可跟咱们现在这买卖有啥关系?”

  秦远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

首节上一节13/101下一节尾节目录